澳门回归路之十一:新中国八字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二日电 澳门回归路之十一:新中国八字方针是怎样形成的?

中新社记者 盘归

五十年前,新中国建立伊始,确定了以独立自主的新形象来营造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的政策。作为这个政策的特殊组成部分--对香港和澳门的政策也开始有了“腹案”,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不少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何不在解放全中国的过程中乘势收回港澳心存疑问。其实,“暂不收回,维持现状”正是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颇具战略眼光的决策。

当时,新中国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必然会彻底解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所遗留的一切历史问题;澳门和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要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但当时条件尚未成熟。首先,当时美国和台湾的国民党是首要敌人,中国如果过早地提出港澳问题,会多方树敌,造成力量分散;其次,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香港和澳门成为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贸易和运输的唯一通道,只有利用港澳才能进口用于国家重建所急需的物资。为了集中精力进行建设,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只能力争维持香港澳门现状,否则牵一发动千钧,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和不安。这也符合广大港澳居民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当然,中国对港澳地区维持现状并不是放手不管。周恩来曾对一位年轻的香港朋友讲过:“维持现状,不是永远不管,否则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子孙。”在当时的港澳出现涉及中国人民利益、感情和尊严的问题时,中国政府坚持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到五十年代后期,疾风暴雨式的社会革命已经完成,天下大定,但中国除了人口大国,政治大国、经济大国、文化大国均属名至而实不归,新中国仍站在百废待兴的起跑线上。此时,中国领导人的主要精力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对港澳地区可以对中国经济建设所发挥的特殊作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港澳问题的方针政策也更为成熟。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底至十二月上旬,中共在湖北武汉召开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史称“武昌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系统明确地提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地区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中国八字方针。

中国对港澳的八字方针,保持了与西方世界的对话关系,保持了香港、澳门作为新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国际通道”与“窗口、了望台、气象台、桥头堡”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新中国的建设,利大于弊,被称作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阻力为助力、变被动为主动的上乘之策。

不过,八字方针在当时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内部政策,并没有公开宣布,不仅港澳居民不甚清楚,连内地的一般老百姓也未必了解。

可以说,“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八字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间对港澳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几十年中,国内外风云变幻,政治局势出现过多次激烈动荡,八字方针有时受到干扰,但始终未出现大的动摇。

 

 

(完)

最近更新日期:1999年11月15日
© 1999,中国新闻社版权所有,转载稿件务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