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0年10月23日 星期一

Media999 ad



中新专著>文化篇>文玩书画

洛阳三彩熠生辉



  光绪二十五年,陇海铁路修到了洛阳。在探测路基时,工人们发掘出一批唐代的墓葬,墓葬中有许多色彩斑烂、姿态各异的三彩马、骆驼、人物俑和各式各样的日用陶器。这批出土的三彩器物,在洛阳引起了轰动,后来运到北京,请文物专家们品鉴。著名古器物学家罗振玉和王国维看后,给予极高的评价,并根据其色彩特点将其命名为“洛阳唐三彩”。一些外国古董商和古物收藏家风闻此事,争相出重金购买。于是,“洛阳唐三彩”之美名便远播海内外了。

  其实,早在光绪六年,在洛阳北邙山的古墓中就出土了第一批唐三彩,只是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故知者甚少。李健人在1935年曾写过《洛阳古今谈》一书,书中说:“陶器(洛阳)出土最多。或素烧、或彩釉绘,制造精美,具美术之价值。最使人感兴味者,实莫如唐代殉葬之人物与马。其人物,如妇女上服均反领,犹若西装,足着蛮靴,跨上马,风致潇洒,体态健美,绝不类今日女性之盈盈然如风中摆柳也。而马又特高大,亦不同于今马。”

  “三彩”是多彩之意,与单彩相对而言的。中国古代陶器分素陶和彩陶两种。唐以前,彩陶多为单色陶。到了唐代,三彩陶异军突起,以其斑烂的色彩,生动传神的造型和精巧的技艺,将中国陶瓷艺术推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因而也有人称它为“盛唐之陶”。

  北邙山古墓中出土的唐三彩器物,有的残缺不全,需要进行修补和仿制。最初是邙山一带农民自行修补,缺什么补什么;以后随着社会的需要和修补仿制工艺的提高,人们便开始进行整体仿制,这便是仿制洛阳唐三彩的肇始。早年,最负盛名的老艺人是高松茂,他不仅仿制唐三彩技艺高超,还掌握了仿制粉彩、五彩及秦、汉、魏、隋诸朝的红胎、白胎、兰胎陶器的技艺,达到了“与古无异,以假乱真”的程度。

  据闻,现今洛阳美陶公司仿制的“九都牌”唐三彩是洛阳唐三彩仿制品中的最优秀者。这种仿制品除选用最佳的泥料外,在造型方面注意传神,在釉彩方面把原有的古色和现今的时代色彩结合起来,既古色古色、典雅富丽,又绚烂多彩,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1986年)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