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2000年11月30日 星期四

Media999 ad



中新专著>文化篇>文玩书画

北京景泰蓝



  朋友到内地旅行,回来赠我一对北京景泰蓝花瓶。十分浑厚持重,古朴典雅,真是百看不厌。

  记得四十年代居京时,一个偶然机会,我曾见到过元代至正年间的景泰蓝产品,以为是最早的了。但究竟创始于何年代,至今尚未查到可信资料。据说这种工艺技术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的,先是在云南地区流行,后来才传到北京。

  景泰蓝又称珐琅,它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形是捏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捏好的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一般在器皿底部都凿刻有当朝皇帝的年号,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景泰年制”。明宣德时期的景泰蓝,风格自然豪放,制品以仿青铜器的罇、觚、炉为多,这些均属宫廷寺庙的祭器。到景泰年间应该说有重大突破,达到一个高峰时期。它继承、发扬了宣德时期的精华,又创造了新的水平。其造形愈加端庄富丽,胎骨厚重,丝工粗犷有力,纹样丰富大方,内容常有缠枝莲,饕餮纹,此外还有花、鸟、果实等等;釉质优美沉着,坚实浓郁。因大量以蓝釉作底,形成了景泰蓝,一直沿用至今,为国内外所共认。

  其实到清代乾隆时期,景泰蓝又进入了一个辉煌阶段,不仅产量多,规模大,而且品种多,技术精细;在工艺材料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不再使用青铜作原料,而采用延展性能较强之纯铜作原料,应用了新的打胎、拔丝技术,因此胎骨比明代制品匀实、周正,造型多变,铜丝细薄均匀,使捏出的丝流畅委婉,纹样也显得灵活精巧。制品实用范围更为扩大,除大量制作宫廷寺庙祭礼法器外,帝王后妃们活动的大殿、寝宫内,景泰蓝制品比比皆是。制品种类增添有围屏、屏风、桌椅、床、枕头、茶几、鼻烟壶、筷子等实用物,并开始在建筑的门、板壁上作装饰。其技艺又提高一步了。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