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死水微澜

  

  用“死水微澜”来形容目前的中国电影最为恰当———只有少数几部像样的片子能激起一丝波澜,更多的时候是沉默、沉默、再沉默。

  2000年上半年,中国电影背负最多的就是“低谷”、“滑坡”、“危机”等词汇,甚至有人高呼:“中国电影进入恐龙时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以代表全国市场的北京为例,上半年票房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而南京市票房下降幅度为1.8%,这个数字虽远小于全国市场的下滑率,但并不表示前景可以乐观。首先既无源头,何来活水。中国电影市场危难重重,南京自然无法独善其身;其次,几部票房收入尚好的国产片都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如《大战宁沪杭》(票房为51.4万)是沾了团体购票的光,《洗澡》(票房为42万)是靠其竞拍的营销方式。而面对WTO的渐渐逼近,中国电影最需要的是市场化,是靠影片质量。反观半年来的几部国产片,好像离市场越来越远了。

  比较上半年的票房成绩,有人发出惊喜:“国产片风头不让进口大片。”这只是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想法,国产片那点斤两大家心里都有数:有两部是不错,但仅止于不错而已,与那些世界级的真正好片相比差得远呢。而近来引进的进口大片也有些错位,《西点揭秘》太老,《东京攻略》太烂,其他的都属二三流之作,才造成了“大片不大”的现象,是对手变差了,而不是国产片变强了。

  暑期市场从来都是影家的必争之地,而7月的南京影院完全被《龙旋风》和《U-571》占据,7月份94.5万的总票房,国产片又占了多少呢?

  有业内人士概括道,现在中国电影的现状是“贺岁片遥相呼应,娱乐片不见踪影”。每年留下记忆和值得等待的就是那么两部贺岁片,而本来应该成为市场主流的娱乐片却无处寻觅。这归咎于人才的稀缺和创作的乏味。国内有名的导演屈指可数,每年能看的也就是他们拍的,毫无新鲜感而言。“第五代”的很多实力派导演,如李少红等已经改行去拍电视剧了,而早该“浮出水面”的“第六代”却迟迟不肯露面,只会躲着拍摄给他们自己看的电影,看来他们孤芳自赏的好品格短期内不会改变。在创作上,大批国产影片偏离市场的轨道,举例来说,科幻片是电影家族中的重要一支,国内却不敢拍,也拍不了。技术、资金是一方面,国内电影人想像力的缺乏不容否认。

   除了中国电影本身的痼疾外,一些外忧同样不容忽视。首当其中的是市场秩序的混乱,瞒报票房的现象今年上半年并未改变,自掘坟墓也就离灭亡不远了。其次盗版影碟的泛滥到了铺天盖地的程度,在珠江路、山西路的夜市上,卖盗版碟的摊子随处可见,摊主们凭着媒体上的新片介绍和美国票房排行榜,少则3日,最多5天,包装还算精美的“电影版”(即在电影院里偷拍之版本)便摆上台面,其后“清晰版”、“大碟版”更会陆续推出。不论是进口大片还是国产片,只要稍有观赏性必不会放过,其敬业精神当真令人佩服。

  面对一片萧条、四面楚歌的中国电影,无论是电影人还是热爱电影的中国公民都应该存有忧患意识。不努力、不自强,必将被市场惩罚和抛弃,中国电影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摘自《江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