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笙

  

   笙是一件十分古老的中国乐器。殷代甲骨文(公元前十五世纪)中就有关于笙的记载。《诗经》中游"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小雅,鹿鸣)的记载。《尔雅·释乐》记:"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到战国、秦汉,笙一直是重要的乐器。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杨杰记述"今巢笙、和笙,其管十九,二十二管发律吕之本声,以七管为应声,用之已久,而笙至和。"明清时代,民间流行的笙有十七簧和十三簧的。

  笙的形制主要由笙斗、笙管、笙簧三部分组成。笙斗有方形、圆形两种,上插笙管,并通吹口。笙管多为竹制,现为铜质。吹奏者将气流吹入笙斗,通过笙管使笙簧振动而发音。

  笙的音色甜美、柔润、音量较小,变化幅度不大,而色泽明亮。笙能吹单音,也能吹和音(二至四音),最常见的是平行八度、四、五度、有时也能吹奏三度或和弦。故笙大多常用来为唢呐、笛子伴奏。或在乐队中作"溶合剂",调和各族乐器的音色,饰润、软化某些独奏乐器的个性。

  建国后,笙类乐器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三十六簧笙以及扩音笙、中音抱笙、键盘排笙等,形成各音区的系列笙的建制,在大型民族乐队中起着重要作用。笙的独奏曲业有很大发展。较著名的有《凤凰展翅》(胡天泉)、《草原骑兵》等。另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苗笙等也有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