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主办
 中国新闻社 Media999 ad




新闻大观>中新专稿>新闻报道

透视中国 明年中国经济的四大热点

2001年1月11日 10:38

  作者 靳涵

  岁末年终,中国经济开始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出现大面积回升势头,使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的前景燃起了几许期盼。

  2001年,不仅是新世纪之初、“十五”之初、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之初年,而且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初始阶段,是中国经济结构大调整的关键阶段,同时更是中国改革和开放的转折阶段。

  世纪开局能否走好,不仅直接检验中国近几年改革开放的成效,更是直接考验中共领导层驾驭新时代新经济的能力和胆魄,进一步,也是考量十六大中共第三代领导人能否顺利交班的基本参数和前提。

  对于当前向好的宏观形势,国内多数经济学家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时下需求不足的状况仍未改变,此番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长期没有解决,农村不稳定因素在增长;另外一个新情况,明年将是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问题并存,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入WTO的不确定性,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能减弱;还有国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等等。

  近几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痼疾,困扰中国经济发展。观察人士认为,加入WTO后,会使这些问题和矛盾更加深化、更加复杂。

  既要抑通缩又要防通涨

  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经济近期还难以摆脱通货紧缩的威胁。因为从1994年以来,消费品物价指数已经下降了25%,而垄断价格却居高不下,所以至少还有50%以上的降价空间才能够有效地刺激需求。因此,明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仍是抑制通缩。

  有专家提出,适当时机贬值汇率,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可能是解决通货紧缩的最有效办法。目前中国基础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说明人民币汇率高估,不贬值就难以摆脱通货紧缩,而且会陷入人民币升值和国内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指出,由于今年投资回升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内相当一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回升,这势必会对整个市场价格产生影响,推动价格进一步攀升,因此又出现了通涨的隐忧。

  此外,投资体制改革滞缓和最近市场供求形势稍有好转,使已经压缩了的多余生产能力,又出现盲目扩大的趋势,

  [全文4085字,传媒索稿请同中新社专稿部联系电话:68329955—3754或3745

  传真:68316637电子信箱:ZhuanGao@mail.chinanews.com.cn]




新闻大观>中新专稿>新闻报道


| 新闻大观 | 中新专稿 | 图文专稿 | 中新图片 | 中新影视 | 中新出版品 | 中新电讯 | 中新专著 | 中新英才 |


主编信箱

新闻标题检索:

Media999 ad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