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留学生活

海归钟真武:创新实战助推多晶硅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2011年09月21日 11: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海归钟真武:创新实战助推多晶硅绿色能源产业发展
钟真武向记者介绍光伏太阳能的未来前景。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徐州9月21日电 (记者 朱志庚 拾冠之)“以多晶硅为基础原料的新兴绿色环保能源光伏太阳能正被广泛应用并造福人类,然而一些老百姓依旧对硅的安全性存在误解。其实,真正的危险化学品乃是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副产物如果处理不好,多晶硅业给子孙留下的不是社会财富,而是生态债务。”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钟真武博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家可以放心,循环利用四氯化硅已不算是什么生产难关了,我国多晶硅业‘零排放清洁生产’方面已具备核心技术,正逐步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钟真武2001年赴新加坡留学,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完成“用于光隔离器的磁光晶体材料液相外延制备技术” 博士后课题工作后,于2004年回国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在继续晶态材料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找机会将专业技术和产业应用结合起来。

  2007年,光伏绿色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认准了方向的钟真武毅然决定走出象牙塔,加盟协鑫集团,成为这一大型传统环保能源企业集团向光伏战略新兴产业转型的第一个项目公司——中能硅业的第一批技术人员。据介绍,在此之前,中国多晶硅产业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落后发达国家老牌多晶硅企业至少十多年。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实力的悬殊对比,困难和风险是显而易见的。细说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协鑫推进“人才兴业,科技强企”战略,实行高待遇聚人才、高投入搞研发、高起点建机构,给钟真武在创新实战过程中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谈起在上海参与的项目筹备工作,协鑫集团坚定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分段引进、整合多晶硅西门子工艺的各项关键设备和工艺技术。作为创新型人才的钟真武担当起美德日等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评价、谈判及各国供应商技术人员现场工作的组织协调等一系列重任,靠技术团队凝聚的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企业的首条生产线就获得了国内最高的起点。

  转战江苏徐州后,钟真武又从零开始,组建起中能硅业的内部研发团队,在软硬件环境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引进、培训、储备了创新型人才,并广泛借助社会科技资源,与省内外院所合作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公司上下一心,每年都在延续着超常规发展的步伐。2010年,中能硅业产能由设计时的18000吨提升至25000吨,制造成本降至全球领先水平,为下一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的光伏绿色能源在国内已经经历了一轮速度和规模空前的大发展。然而,因为历史积累的原因,国内光伏专业人才的储备、核心竞争力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新进业者科研投入不足,与此同时,国际上科技进步却在提速。钟真武再次回归研发工作者的本质,依靠集团和公司的良好平台支撑,带领团队在多晶硅超大规模绿色清洁生产的关键设备和技术上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公司的大型高效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器设备和工艺和大规模高效、低成本氯氢化等核心工艺不断取得进步,经济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本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

  采访中,总经理蒋文武博士在探讨人才兴业时表示,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环保能源公司,必须坚持“环保有标准,努力无止境”,要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放心。全球环保理念与时俱进,国际技术和成本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我们需要更多像钟真武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令光伏能源产业从头至尾都确保安全、绿色、环保,同时通过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光伏发电的成本,使太阳能早日进入千家万户。(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留学生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