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谨防“自主”成车企扩产的又一借口

2010年12月27日 09:0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广州车展历来被认为是一个带有强烈销售导向的区域车展,新车分量不足,缺少企业战略发布,以及经销商为主导的这些特点都成为广州车展无法和北京、上海车展相抗衡的理由。但本次广州车展却着实改变了这一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主牌”在本次车展上的集中爆发,包括东风日产“启辰”,广州本田“理念”以及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在内,三大合资企业的自主品牌亮相,成为广州车展以战略提升品质的最好证明。

  巧合的是,这些自主品牌和产品其属性都归于合资公司旗下,当上半年国内产业界还认为合资框架下的自主选择还只是个别竞争能力较强,市场销量排名靠前的合资企业行为时,到本次广州车展上,则突然发现一夜之间,合资自主已经成为下一个主流。包括福特、马自达、标致雪铁龙以及本田都已经在计划针对中国市场的“自主战略”。

  如此多的品牌和产品估计在世界汽车历史上也是空前的,这至少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其一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可以支撑如此多的品牌、产品和销量,这似乎不难证明;另一个就是国家在汽车产业新增产能上的导向促使更多的“自主品牌”出现在市场上,因为新能源和“自主”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最为核心的两个关键词,只有抓住了这两点,才能取得产能、土地、资金和就业。

  政策的引导无疑具备前瞻性,也符合中国汽车工业做强的要求,但问题是,缺少明确界定的自主要求有可能会导致以合资自主为名,以改头换面为实的“伪自主”的泛滥。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围绕区域市场的特定品牌也属正常,比如欧宝在英国就叫沃克斯豪尔,通用在澳大利亚则采用的是霍顿品牌,但这些品牌只是因为历史原因采用的一种营销变通,而没有成为一个行业所通用的手段,在中国市场上目前正在酝酿的趋势,则是将所有的外资品牌进行再包装,以符合这些车型扩大产能,扩大市场影响力的手段。

  应该说,任何一个产业的兴起都离不开充分市场竞争的考验,不论对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是合资下的自主品牌,都应该给予同等的市场地位,以激励尚处于落后的自主品牌通过积累核心竞争能力,积累核心技术来达到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目的,但现在的趋势却是,外资利用对成熟产品的改造,以自主之名大量投放市场,混乱了消费者对于自主和合资品牌的认知,从而在整体上弱化了对民族汽车工业产品和品牌的认知,这对于汽车这样一个有着高度品牌溢价能力的产品来说,长远上会有削弱真正自主品牌影响力的隐患。

  试想一下,以目前1750万辆的年销量计算,自主产品市场份额为30%,也就是600万辆,合资、外资所占份额为1100万辆。也许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到若干年后,中国汽车年销售达到3000万的峰值,虽然挂着别克、大众、丰田标的汽车仍旧只有1100万辆,市场份额降到了30%,但可能会有超过1500万的产品都是以合资自主的品牌行驶在中国的马路上,而真正的自主品牌仍旧只有五六百万,甚至更低。不过,那时,我们仍可表示,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已经占据绝对优势,超过了70%。(何醒言)

参与互动(0)
【编辑:魏巍】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