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史上最大”车展带来哪些思考?

2011年04月22日 10:3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媒体日记者拍摄展车。记者凡军摄

展会上的模特。记者凡军摄

  时隔两年,香车美女云集的盛大车展再次回到中国时尚之都———上海。21日拉开大幕的2011年上海车展,除了汽车界“众星云集”,新车、新技术、新品牌颇具吸引力之外,似乎有着更多可供咀嚼的味道。

  当今全球经济复苏全面启动,车业回暖明显,而中国已蝉联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的桂冠两年之久,扩张之势依然迅猛。欣欣向荣中,中国汽车市场在超高速发展中隐隐遭遇了始料未及的“内外交困”:一方面,国内汽车消费呈暴发式增长的同时,汽车社会的承受力难以匹配的问题凸显,从道路拥堵到停车困难,再到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无不困扰着中国车业高歌猛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带来的油价暴涨,又一次为汽车业敲响了能源警钟。

  当然,更多的汽车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诸如新能源汽车要如何影响我们的未来?中国自主创新汽车品牌之路竞争力究竟几何?缺少了优惠政策刺激的中国车市增长动力是否依然强劲?也许都能在短短几天的车展中看出端倪,窥斑见豹,也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业发展中长期值得关注的关键问题。

  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仍然散发无限魅力

  展场建设似乎永远跟不上中国车展的扩张速度,国内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车展规模逐年增大,而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也将是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一届。

  本届车展使用目前上海最大的展场———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部13个室内展馆以及室外临时展馆和室外场地。其中,重中之重的乘用车展馆达到11个,比上届增加两个;汽车零部件占据了室内两个馆以及室外22个临时展馆。此外,室外还设立商用车展区、轮胎、音响展区,几乎囊括了关于汽车的全部。

  不得不承认,在汽车产销市场超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车业的国际化程度在车展上已经一展无遗,已经没有国际巨头会忽略中国市场,相反,车业巨子们纷纷加紧布局中国市场,在这片潜力无限的市场上切分更大的市场蛋糕。

  本届上海车展,全球汽车巨头悉数到场,无论从参展规模还是参展水平,都可谓空前。

  “大而全”的参展名单背后,是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散发着无限魅力。遥想两年前的上海车展,正是金融海啸冲击波席卷全球车业的“重灾期”,在全球车业哀鸿遍野中,鹤立鸡群的上海车展和背后强大的中国内需市场,为全球车业带来了一抹亮色,中国车市也成为当时不少岌岌可危的老牌汽车大厂的“救命稻草”。

  时过境迁,世界车业已经逐步走出了低谷和危机,持续火爆的中国汽车市场又成为国际车厂攻城略地的最好战场;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呈现的是空前繁荣,不但购销两旺,而且市场产品异常丰富,并不落后于世界任何一个市场,所以早已度过“产品饥饿期”的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际各大品牌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赢得中国买家的认可,车展的繁荣也正是这种趋势的映照。

  自主品牌岂能仅是“陪客”

  实际上,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目前的上海车展绝对已经是国际一流的,甚至是全球第一,但无论主办方,还是业内人士,对此“世界第一”表述都颇为含蓄和谨慎。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规模超越从来就不代表水平超越,相比巴黎车展、法兰克福车展、日内瓦车展、东京车展、北美车展等各具特色并且主题鲜明的展会,上海车展除了“大而全”之外,似乎缺乏了一些独特内涵;而且,国际有影响力的车展无一例外,都要依赖本国、本地区强大的汽车工业而共同发展,而上海车展作为国内车展的代表,更多的是依赖本国的巨大市场,而非本国的汽车工业、汽车技术。

  “当今中国,谁不想开车?这就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最简单的动力,面对方兴未艾的巨大市场,国际巨头当然要抢占市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分析,目前国内1000个人里有六七个人用车,美国1000个人里有700多辆车。“需求在那里,肯定会增长。但市场增长是一回事,汽车工业发展又是另一回事。”

  客观而言,中国汽车业界参与车展的热情和阵容相比国际巨头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六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北汽再次齐聚,均以集团阵容高调亮相,并再次刷新参展规模。一汽和东风两大集团参展面积分别超过了3000平方米;上汽集团和上海通用占据了整个E 1馆。吉利汽车在成功收购沃尔沃乘用车品牌之后,积极要求扩大规模,本届达到3000平方米,携36款最新车型以超强阵容参展。奇瑞汽车的参展面积也达到2600平方米,长城汽车参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此外,国内其他自主品牌汽车也竞相参与,比亚迪、华晨、江淮、海马、东南、力帆、哈飞、众泰、柳汽、金龙等纷纷扩大规模,推出各自的新车。

  而且,本届上海车展上,主办方还首次将中外汽车公司安排在同一个展厅,自主品牌与国际巨头同堂亮相,共同参与国际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

  但必须客观看到,“大而不强”这句俗滥的评语依然还适用于中国汽车业界,国内最具实力的车企最具说服力的产品几乎都是合资品牌汽车,在同级别、同价位竞争中,中国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并能够与国外品牌“共舞”的汽车产品凤毛麟角。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方面,国内车企受到国外企业制约的情况依然存在。

  自主品牌,无疑一向是国内车展永远的关键词,在看到国内汽车品牌、汽车产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与同台竞技的国外产品差距依然明显。颇具争议的模仿“山寨”之风,从来没有停止,这在车展上可以说暴露无遗,一些国内新品与国外成熟产品的“神似”程度恐怕要令参观者汗颜。这一切都表明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要真正成为与汽车市场地位相匹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汽车产业话语权不强,也影响到了汽车市场地位。虽然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年销售2000万台汽车的目标也非遥不可及,但中国汽车市场地位并不十分强大。近期一些车业事件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如韩国锦湖轮胎在华销量巨大,在被确认存在质量问题后,其召回策略也是避重就轻,引起了众多消费者不满;而此前丰田汽车在屡次全球大规模召回中都敢于悍然绕过中国市场,在中国质检部门要求其说明在华不召回理由的情况下,依然含糊其辞,苦等一个说法的中国消费者始终也没听到来自丰田的“明白话”。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指出,此类明显涉嫌区别对待的问题,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连续出现,已经透露了中国汽车市场规则的缺失,致使国外企业敢于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上“耍花招”,也反映了世界汽车最大市场的市场地位并不高这一尴尬局面。

  要提高中国汽车市场地位,除了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也必须提升汽车工业总体水平,培养起堪与国外大厂一较高下的实力,才能真正赢得竞争对手的尊重。

  其实,国内企业并非没有优势,了解本土市场,相对成本较低等,都是可利用的竞争优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说:“越来越成熟的中国汽车消费者对品牌的观念也在转变,并非一味崇洋,关键是要买到适合自己的汽车,自主品牌只要吃透本土市场的特点,了解本国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同样很有机会。发展自主品牌其实是国家的一种产业战略,关乎国际形象等问题,我国车业必须要走好这一步。”

  显然,在千万辆级的汽车盛宴中,中国企业、中国品牌不能只是陪衬,而近年来的国内车展中,国内汽车品牌的集体崛起,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汽车社会“早熟”之困如何突破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章桐说,目前决定中国汽车市场走向的也许并不是汽车本身,而是汽车社会问题,就目前而言,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制约,困扰中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突然爆发的中国汽车市场,确实遇到了“早熟”之困。由于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内一线城市过早地患上了交通拥堵、尾气污染等“汽车城市病”,矛盾、困境中的中国车市走向也是关注焦点。

  私车拥有压力重重,交通拥堵,停车费高,洗车困难,汽油涨价,污染加重……等等问题,都是困扰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切实难题。

  近期以来,为了缓解这些难题,一些国内城市不得不采取“壮士断腕”的手段,通过一些对私人汽车购买、使用中的限制性措施,来应对突出矛盾;与此同时,采取提高有关汽车使用中的费用,以经济杠杆抑制私车使用意愿的做法更为普遍。

  上海城市交通研究院交通规划专家邵丹说,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交通突出矛盾是小汽车过快增长,使用需求巨大,但交通基础设施不能满足,交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大面积拥堵产生。

  他分析,目前国内除了北京的小汽车拥有率已经达到欧美日等国际大都市水平,上海、广州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小汽车拥有率仅为纽约、巴黎、东京等发达城市水平的1/5。但国内城市交通道路设施不足和私车出行强度过大两个原因,造成了严重拥堵不断出现,短期内各城市出台抑制小汽车使用的政策也是无奈之举,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发展争取时间,“从国际大都市来看,合理发展小汽车与城市正常运行之间并不矛盾,关键是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平衡,我国未来也要从私车合理使用这一角度突破。”

  除了交通拥堵限制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中东北非动荡导致国际能源价格近期飙升,持续高油价对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车市之影响,应该说是根本性的。

  但事物总有两面,高高在上的油价无疑会对中国汽车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但同时也刺激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应用的动力,业内专家均认为,这才是中国车业发展的一大机会。

  相比于传统汽车动力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业起步并不算晚,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差距也不大,而且在某些领域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甚至走在前面。在上海车展上,新能源技术展示已成为最大热点之一,几乎所有汽车品牌都有相关技术和产品展示,一场汽车业的“绿色”大战已经打响,而在这场全球性竞赛中占得先机,对中国汽车业来说是重中之重。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关龙说,目前中国汽车业在新能源领域并不落后,关键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三电”领域核心技术都有国内厂商在加紧突破,加上此次能源价格暴涨的刺激,可能新能源汽车时代已经越来越近,这对中国车业应该是利好。

  实际上,在去年的上海世博会上,超过千辆的各种技术路线的我国自主新能源汽车集中示范应用,不但完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为中国汽车业积累了宝贵的新能源汽车测试数据;而且,新能源汽车在世博会高强度、极端气候的使用环境下,极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为潜在消费者进行了最好的推广。

  根据近期消息,我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将在最近公布。投资千亿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有望形成,伴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获得“准生”资质,正式上路,未来由新能源汽车革命引发的中国车市变局非常值得关注。陆文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建宗】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