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节能车补贴门槛提高 原入围车型多数出局

2011年09月20日 14:11 来源:郑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关于节能补贴政策要进行调整的传言一直不绝于耳,引起消费者及车企的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从财政部官方网站上了解到,从10月1日起将实施新的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新政仍延续单车补贴3000元的标准,但入围产品的平均油耗门槛将由6.9升调整至6.3升。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共有6个批次427款车型入围节能补贴车型目录,而从10月1日执行新的入围标准之后,这些原入围车型中将有70%以上出局。

  政策内容

  9月16日晚,国家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表示,现行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执行到2011年9月30日,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新的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

  《关于调整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的通知》对不同整车装备质量、座位排数和是否配备自动挡变速器施行不同标准。根据《通知》标准,车重低于750公斤的两排座且有手动挡变速器车辆,百公里燃料消耗量限额为4.8升,三排座或非手动变速器车辆小于5.2升。在旧版补贴政策中,这两项限值分别为5.2升和5.6升,新标准减少了0.4升。而在车重最高一档,即重量大于1320公斤的车辆,两排座且装有手动变速器车型百公里燃料消耗限额要求为6.7升,三排座或非手动变速器车型限额为6.9升。在旧版补贴政策中,大于1320公斤的车辆,综合燃料消耗量标准按照整车整备质量不同划分了10档。其中最高一档车重大于2510公斤的,两排座且装有手动变速器车型百公里燃料消耗限额要求为11.5升,三排座或非手动变速器车型限值为11.9升。总的来说,新标准的百公里平均油耗从6.9升下降至6.3升。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新的补贴门槛大幅提升,原来受补贴车型大多不能满足新标准,能够享受补贴的车型将在50款左右。以奇瑞汽车为例,原来有29款车可以享受到3000元的节能补贴,而现在仅有8款满足新的补贴标准。

  影响几何

  随着“汽车下乡补贴”、“购置税优惠”等优惠政策的相继取消,目前仅剩“惠民补贴”一项,而这一政策又将做出调整,它对市场影响究竟会有多大?

  对于精打细算的经济型“准车主”来说,3000元节能补贴足以左右他们的决定。对于此次调整,多数消费者都感到突然,部分消费者已经开始重新制定购车计划。

  消费者刘先生表示,他本打算今年年底购进一款节能补贴汽车,但按照新的补贴政策,该车10月后就不再享受节能补贴,因此他只能将购车计划提前,抢搭“末班车”,以享受节能补贴优惠。消费者周女士则表示,其实她看上了一款节能车型,听说这款车在政策调整后就不享受节能补贴了,但她一时也凑不出购车的钱,因此只能等新的节能补贴车型名单公布后重新选择车型。

  部分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补贴调整政策对本市车市影响较大,不少消费者也随之调整了自己的购车计划,有的趁旧政策结束前购车,有的要等新政策后重新选车,其初衷都是想继续享受3000元节能补贴。

  记者在某4S店遇到了张女士,她准备购买价格在10万元以下的轿车,当记者问及节能补贴对她选车是否构成影响时,她说出了另外一种消费者的观点,她表示自己只是趁空闲时间来选一下车型,在没有决定买哪一款车之前,不会因为节能补贴政策的调整轻易下单的。“说实话,买车是件大事,因为3000元的补贴改变自己的初衷,以后就算想多贴3000元,也换不来喜欢的车了,再说,国家不给补贴以后,说不定厂家仍然会促销。”张女士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今年上半年许多车企没有完成销售任务的背景下,第四季度的车市价格战必将加剧,消费者如果仅仅为了节能补贴而抢搭政策“末班车”,可能得不偿失。

  据了解,从去年6月节能汽车推广补贴政策实施后成效显著,截至今年5月,节能汽车单月的生产量达到30多万辆,占1.6升及以下乘用车产量的一半以上。据测算,目前支持推广的251万辆节能汽车,直接拉动了消费。同时,这项政策还有效地促进了节能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生产成品和销售价值下降,我国节能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大。本报记者 张 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吕思言】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