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汽车频道

B级车市场格局对中国汽车内需的影响

2011年11月17日 16: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1月17日电 2011年,对于国内B级车市场来讲,注定是值得关注的一年。这一年里,B级车的车型产品不断增多翻新,从2003年的15款品牌车型,到2010年的40余款,产品价格和排量层次不断细化,形成了丰富的产品阵线。这么多的B级车来争夺一个并不算大的细分市场势必会是一场死战。

  根据J.D.POWER的数据显示, B级车2011年1-7月累计销量同比略降0.3%,但7月份同比增长14.4%。其中,1-7月B级车市场出现下滑与日系车销量下滑有关,而7月份的高增长则与上半年上市的B级新车销量开始发力有关。

  众所周知,“得B级车市场者得天下”。今年以来,B级车市场更是风生水起,日系、德系、美系、法系以及韩系、中系等旗下重磅车型都在谋求自变来稳固或提升市场份额,争权夺利一触即发。其中全新换代帕萨特、第八代索纳塔、K5等几款重量级新车型已于三四月份相继上市,如今第七代凯美瑞的上市标志着日系主流B级车全部到齐,这场战斗愈演愈烈。

  那么具体从影响B级车市场的几个维度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市场份额变化来看,20万元以下和20-30万元两个价格区间的B级车平分秋色,稳定地占据了9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次,从增长速度来看,处于上下两端的30万元以上和20万元以下的B级车型增长潜力更大,缓慢分流着20-30万元夹心层的市场份额。再有,从汽车系别来看,日系所占的市场份额最多,德系次之、美系紧随其后。但从增长速度来看,法系、中系和韩系后劲十足,连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不过没有一个市场是一直稳步向上的,我国汽车市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对B级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另外,由于近几年紧凑级车型市场的上顶和豪华入门级车型市场的下压,导致B级车市场份额出现下降。但是,B级车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优势不可替代,长期来看,其市场份额不会出现大幅萎缩。

  而B级车显而易见且不可替代的优势就在于上比C级车,具有价格优势;下比A级车,具有空间、技术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此外,随着厂商产品线扩张需要以及环保压力,B级车价格和排量均出现下探趋势,不仅顺应了近年公车改革的方向,继续保持在公务车市场的优势,反过来还会挤压A级车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正是这快蛋糕如此诱人,B级车市场竞争才会如此激烈,但由于该市场长期被日系、德系、美系占据稳定的优势,国内自主品牌新车型的推出、技术的更迭方面缺乏活力也使得在该市场上的竞争显得非常乏力。

  但是B级车市场还远没有达到饱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高级车价格的整体下移,越来越多的家庭用户开始选择中高级轿车作为高档家用轿车。家轿用户对传统中庸的公务型和商务型轿车并不十分热衷,他们更注重时尚造型和尖端科技配置,这也带来了市场多元化。德系、美系、韩系等厂商纷纷推出时尚新锐车型先后投放市场后,中高级车市场在风格上开始出现了百花齐放趋势,而随着购车人群的年轻化、多元化,各种风格的车型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中国作为业内公认的世界上最后一个潜力巨大的汽车市场,国外专家称之为“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每年的汽车总产量增幅高于世界平均增幅的5.8%,但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在需求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如何引导巨大的潜在需求,并将其转化为现实需求,这是摆在所有中国B级车 厂商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主体面前的严峻课题。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陈鑫】
    ----- 汽车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3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