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汽车生产资质终身制取消 或迎新一轮兼并潮

2012年08月02日 09:23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汽车生产资质终身制终于迎来了寿终正寝。7月24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决定在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这意味着一批“半死不活”的汽车企业将面临淘汰,未来两年内汽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兼并重组热潮。

  生产资质不再终身

  尽管2006年国家发改委曾就“壳资源”问题清理过整车企业生产名录,注销了120多家汽车企业的生产资格,但有关汽车企业退出机制却一直缺位。

  本次工信部发布的《通知》指出,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连续两年年销量为零或极少的生产企业,实行为期两年的特别公示管理(新建企业除外),要求其整改,尽快满足准入条件,否则其生产资质将被注销。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机制主要是针对落后汽车企业进行的一次管理,此前这些“零产量”企业既无法淘汰,又无法正常生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有的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维持生存,严重影响了行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车企生产资质“终身制”被打破,能促进中国汽车行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淘汰企业急求兼并

  根据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统计,目前汽车行业共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而在这些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但是按照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的要求,汽车企业异地建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这些小车企却因为拥有生产资质成为炙手可热的“壳资源”。

  近些年,通过收购“壳资源”进行异地建厂的企业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汽、东风日产等企业。张志勇表示,这些政策本意是想提高现有车企的资源合理利用,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考虑,兼并当地的小车企来建新厂。但是实际上地方政府手握这些企业待价而沽,高价倒卖,反而阻挠了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

  一直以来,国家都提倡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来解决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张志勇分析,在退出机制出台后的一段时间内,这些停产或者半停产的企业会急于寻找其他车企来兼并自己,以防自己被取消生产资质,而目前很多合资企业仍有产能扩张的需求,所以在未来两年中可能会掀起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但是从目前市场来看,上半年大部分汽车企业完成产销目标不理想,所以本土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不太会出现。(冷宇)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