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行业建立退出机制 中小车企逐步“被安乐死”

2012年08月31日 10:4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不断涌现的造车潮,政府一直实行严管政策。

  30年前的1982年,昌河、哈飞等都下线了的自己的微型车,巧合的是,进入1983年,就开始“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工业”、“如何发展轿车工业”的争论。经过几年讨论后的1985年底,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私人购买小轿车的时代终究会到来,轿车工业发展应该列入“七五”计划。1989年3月,国家发布了《产业政策要点》,将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基本形成建设“三大(上海、一汽、二汽)三小(天津、北京、广州)”的轿车制造格局。

  进入90年代,以沿海为中心,出现了以地方政府主导的新造车热潮,包括南汽、福汽、云雀等都有后来居上之势。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进一步维护了三大三小的利益。指出在20世纪内,支持2-3家汽车生产企业(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为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6-7家汽车生产企业(企业集团)成为国内的骨干企业;在2010年以前形成3-4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

  对中小车企的限制政策一而再的出台,但昌河、哈飞等中小车企,也没轻易放弃自己的造车理想。1995年6月,昌河与铃木成立合资车企,进军乘用车市;1996年,哈飞联合宾尼法瑞那,打造微型客车。同年,哈飞新建的现代化四大工艺生产线投入使用。

  进入21世纪,政府对昌河、哈飞、夏利、吉利、奇瑞等中小车企的限制政策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出台频率越来越高。2004年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鼓励大型车企集团发展,规定了其核心企业及所属全资子企业、控股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所生产的汽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5%以上的,或汽车整车年销售收入达到全行业整车销售收入15%以上等;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具体指出,要通过兼并重组,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一系列的重组措施,不同于抓大放小,而是大鱼吃小鱼,期间,包括天津夏利、南汽、昌河、哈飞等,纷纷被整合。但整合后,诸如昌河、哈飞等销量和净利润,出现了严重下滑。2012年初,甚至爆发因不满长安整合的昌河员工大罢工事件。

  2012年7月,工信部发布《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指出汽车行业将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这对中小车企无异于又是一次严重警告。

  在日本,政府不会为了保全丰田等大型车企,出台重组马自达、铃木、五十铃等中小型车企的政策;在美国,政府也不会为了保全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传统三大,出台阻止仰融等个人造车的法律……而我国绝大多数中小车企正在被相关政策安乐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曾经的小型车企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等,在不断被勒杀中,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自主车企。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