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我国乘用车增速将重回10%以上

2012年12月06日 07: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参与互动(0)

  在我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增长速度低于10%的背景下,日前在苏州召开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2012年会上,有专家对我国明年乘用车市场做出了增速将重回10%以上的大胆预测。针对新的发展形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何黎明要求广大流通企业重点实施好纵向和横向两大战略。

  乘用车市场增速将重回10%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说,我国汽车市场连续两年的增长速度都低于10%,2011年是8.8%,今年为止是7.3%。低增长的出现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减速形成的,而不是车市本身的自然态势。

  在接下来的10年至15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的增速应回归10%以上,这是汽车市场先导国家的发展历史印证过的事实。欧美、日韩汽车市场的发展都有过这样的发展阶段和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就是每一个国家汽车市场的发展都有两个快速增长时期 , 第 一 是 高 速 增 长 期 , 增 幅 在20%以上,第二是平稳快速增长期,增幅在10%以上。如果按千人拥有量来看,我国目前正处于第二个平稳快速增长期。

  我国车市这样的增速主要来自两大动力,一个是工业化,一个是城市化。而且未来10年里更大动力将是城市化,这将有效拉动经济发展,这也是我国G D P将保持8%以上增长的主要依据。

  非均衡增长将成常态

  徐长明说,我国车市非均衡增长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常态。形成这一态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乘用车市场呈阶段性变化。过去10年,尤其是2001年至2008年我国车市的增幅达30%以上。而从明年起,增幅大概在10%左右,这意味着未来10年和过去10年相比增幅有20个百分点的落差。对此,广大汽车经销商要有思想准备。

  二是消费需求特点发生了变化。我国的乘用车普及率迅速提高,北京千人拥有量是182,厦门是152,深圳是127,如果按照家庭来算,这样的拥有量已经比较高了,这将导致消费者买车情形出现新的变化,购新车的需求会下降,而更新的需求会增长。消费者需求发生了变化,对汽车的内在品质就有了新要求,如安全性、品牌等有更高要求,而对价格的敏感度会下降。

  三是钓鱼岛事件的助推,使市场上车系格局发生了改变。日系车的忠诚客户迫于环境压力延迟购买,日系车的非忠诚客户可能买了德系、美系 。9月 份 日 系 车 同 比 下 降17 .7%,而非日系车9月份增长了28%。未来日系车再想回到危机之前23%的市场份额是有难度的。

  重点实施纵横两大战略

  从市场份额看,东部地区占到全国份额50%以上,但是每年都下降两个百分点左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每年都在增长,这些地区的三线城市市场份额每年提升一个多百分点。

  从增长速度来看,一二三线城市各不一样,而三线地区增速最快。像安 徽 省2 0 1 1年 车 市 增 长 速 度 为3 6 %, 江 西 为3 4 %, 河 南 为29.3%。

  从增长的贡献度来看,以2012年为例,三线城市是81%,二线城市是87.7%,一线城市是负增长。

  针对我国车市发生的新变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何黎明要求广大流通企业因时、因地制宜,重点实施纵横两大战略。

  纵向看,在当前买方市场开始显现时,广大汽车经销商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加速企业由资源销售型向销售服务型转型。在抓住上游产品的同时,紧盯市场和消费者,树立服务意识,注重服务品牌建设,诚信经营。

  横向看,广大经销商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在实施新车销售、二手车置换、后市场服务等主营业务的同时,要积极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力发挥金融杠杆对汽车销售服务的促进作用。推行销售信贷、融资租赁、新车保险、汽车维修等多种模式。有条件的企业还可根据不同业务,适时导入电子商务,同时要以投资回报为前提,调整金融结构和盈利结构。练好内功,搞好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同时要根据市场和企业实际情况,掌控好网络的扩张和整合。

  何黎明说,在经销商实施好上述两大战略的同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将为汽车行业市场的发展努力争取更好的环境。(记者 吴华国)

【编辑:张慧鑫】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