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报告称国人汽车消费习惯变化 贷款买车成趋势

2013年03月27日 08:5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撰文/陈伟栋 沈新华

  “花明天的钱,买今天的车”,正成为国人汽车消费的一种新风尚。

  中国民生银行与德勤中国联合发布的《2012中国汽车金融报告》称,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年贷款额约为1400亿元人民币,十年后,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在新生代消费群体逐渐崛起,消费习惯更加与国际接轨的情况下,国内多家银行、汽车金融公司和小规模信贷公司推出各种各样的汽车消费金融产品,以吸引消费者。

  差钱也可买好车

  前不久,吴先生购买了一辆一汽大众迈腾。回想起自己的购车经历,吴先生很是感慨:“原来差钱也可买好车。 ”起初,由于预算只有15万元,吴先生看中的是新宝来。 “12万的车价,加上保险、购置税和外地牌照费,15万元刚好够。但总觉得车差了口气。 ”吴先生心有不甘,在销售店中几度徘徊。忽然,一幅迈腾贷款购车的宣传牌让他眼睛一亮:首年免利息车贷,他盘算了一下:“首付10万元,月供4000元出头,供两年,就可贷款买下一辆中等配置的迈腾,算上其他费用,也没有超过预算。 ”而如果用平安的信用卡分期付款,首付金额更少,只需6万,月供6000元左右,供三年,也可以贷款买下这辆迈腾,虽然利息多了点,但手头可以宽裕点。最后,吴先生选择了后者。

  据沪上某经销店工作人员介绍,前两年推出的车贷免息方案,虽然利息可免,但顾客还要支付一笔不菲的手续费,同时车价不享受优惠;而如今的车贷方案,手续费已经比过去低了很多,即便有些不是全额免息,但顾客支付的购车总费用还是少了很多。

  目前市场上几乎每家车企都有 “零利率”、“低首付”和“低手续费”等车贷金融产品,商业银行也为消费者带来分期付款购车方案,因为其手续便捷,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经销商也比过去热衷车贷金融产品的推广;针对个别车型,有些经销商甚至在厂家优惠的基础上自己贴钱扩大销售,以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那么,如此名目众多、很是诱人的车贷方案,消费者是否领情?

  来自新浪的 “2012中国汽车信贷消费调研报告”显示,超八成受访者对贷款购车方式表示认可。他们表示,贷款购车既缓解了现金压力又满足了购车需求;其中,有46%被访者采用贷款方式购车;从年龄结构看,“80后”成为贷款购车主力军;车型方面,20万元至30万元的车型最受欢迎。

  弹性方案成宠儿

  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就已出现贷款购车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但直到2009年中国车市“风景独好”这一年,贷款购车才逐渐走向普通消费者。原因有二,一是近几年中国车市蓬勃发展,国内汽车普及进程大大加快;二是个人信贷消费观念处于明显的转型期,消费者对贷款购车的接受程度也与日俱增。

  目前,众多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均推出“低首付,零利率”、“低首付,低利率”的车贷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自由选择首付比例,首付款多数为车价的20%至70%。在尾款处理方式上,车贷产品也提供了多种弹性方案,客户既可选择一次性偿清尾款,也可以对尾款再申请为期12个月的二次贷款,降低还款压力。

  此外,对于置换车的客户,一些汽车金融公司还推出了一条龙服务。客户可以选择将置换旧车所得收益直接作为新车的首付款,轻松把新车开回家。

  汽车信贷业务的贷款额度提升、还款利率下调、车贷形式多样,着实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笔者在沪上汽车经销店采访时发现,这些车贷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出,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尤其是首次购车的年轻人,他们的购买欲望被大大激发。从我国人口构成来看,“80后”新一代消费群体开始步入而立之年,他们对车贷的接受度更高,汽车消费信贷比例在未来有望继续快速提升。

  不少经销商反映,已经有约三成消费者在购车时用贷款的形式 “升级”了其购买的车型——有的选择了高一级别的车,有的选择了顶配的型号,一般差价都在10万元左右。

  成长之路还很长

  汽车消费信贷起源于美国。 1907年,美国首次推出个人购车分期付款方式。目前,美国贷款购车的比例在80%以上。发达国家由于信用体系比较完善,个人贷款相对宽松,汽车消费信贷也已经成为汽车消费的主要方式。

  相较之下,中国的汽车消费信贷还处在学步阶段。虽然中国已经连续四年蝉联世界汽车销量冠军,但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却一直相对滞后,目前仅有约15%的汽车交易使用了贷款方式,与发达国家的60%至80%的比例相差甚远。

  如何挖掘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潜力,正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课题。

  首先,健全的信用体系不可或缺。2003年下半年,我国汽车消费出现井喷,汽车消费信贷一度占汽车销售比重22.4%,但由于当时银行监管体系不完善,导致大量坏账。 2005年,央行颁布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全国127家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能联网查询,各金融机构也能分享这些数据,但由于数据所涵盖的“科目”相对较少,很多情况下无法辨清是非。专家建议,可以向国外借鉴经验,将个人公共场合记录一并作为参考对象,如是否有去图书馆阅读习惯、是否献过血、是否参加过义工活动等,完善信用体系的建立。

  其次,汽车消费信贷也需规范行业标准。这两年,因贷款购车产生的各种纠纷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品类繁多,而商家在推介时又常常偷换概念,设置陷阱,让消费者“找不着北”。比如,有的商家推出“免利息”活动,利息是免了,但多了笔手续费;有的商家推出“免手续费”,结果无故多了笔服务费。如此种种,煞是令人胸闷。专家建议,由监管部门制订标准化合同范本,帮助消费者在贷款时能做到心知肚明。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