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拼公务车市场 自主车企正向开发是王道

2013年03月27日 14:28 来源:重庆晨报 参与互动(0)

  自主车企正向开发是王道

  自主车企看重公务车“身份”,正向开发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3月20日,吉利帝豪2013款EC7在天津宣布上市,共1.5L、1.8L两种排量13款车型,售价6.88-11.38万元。除了继续高举性价比大旗讨好家轿用户外,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还当场放话:帝豪EC7将从公务车市场抢蛋糕。

  虽然公车采购新政尚未出台,但安徽、甘肃、宁夏、湖南、甘肃、新疆等多地政府近期已相继表态:将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把各类公务车逐步换成国产自主品牌车型。

  自主品牌看重公务车市场

  在技术进步建立品牌自信后,自主品牌车企们也采取了务实行动早已按捺不住,抢先向公务车市场发起了进攻。今年2月,首批13辆红旗H7就交付吉林省政府,作为省部级领导的公务车使用;更早前,一汽奔腾B90在福建省的政府采购中,更是一次性拿下72辆的大单;广汽传祺、荣威950等,也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成功杀进公车市场。

  此外,吉利帝豪、北汽绅宝、长安睿骋、东风风神等自主车型,无一例外都瞄准了公车市场。“这个市场很诱人,谁都不想做旁观者。”上周,在帝豪2013款EC7的上市现场,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就表示:新政一旦出台,面对奥迪、帕萨特等合资车型让出的市场蛋糕,各大自主品牌都企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提升销量事小,更重要的是对品牌增值加分不少。

  正向开发破解创新难题

  在2013款EC7上市发布会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以及李安定、吴迎秋、程远等汽车媒体的意见领袖们,围绕“自主车型如何切入公务车市场”展开意见交锋。

  他们的发言中,“正向开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所谓正向开发,即从无到有,从实验室到市场,从设计、制造,直至组装成品,全程自主原创的一种产品开发模式。与之相对,则是通过拆解、测绘、仿制、再生产制造的逆向开发,以及购买技术平台的“拿来主义”。相比后两者,其过程更长、投入更大,但却能让车企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优势。

  目前,吉利帝豪、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都在正向开发方面进行了成功尝试。以新上市的帝豪2013款EC7为例,不仅外观、内饰无一丝克隆痕迹,而且动力总成和主要配置也均系自主开发。

  然而,还有一些挂自主标核心部件却为舶来品,以及合资车企通过技术引进和消化打造的准自主车型。业界专家一致认为,应鼓励那些坚持正向开发的自主品牌去占领中国的公务车市场,而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也应更多地向这些“土著”倾斜,才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自强。

  专家

  自主品牌须提升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

  政策扶持毕竟只是外部条件,自主品牌还必须鞭策自己,不断提升实力,从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等方面提高整体竞争力。公务车对品质和性能要求更高,只有过硬的质量和口碑才能越走越远。公车采购只占车市总量的2%左右,对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没有太大实质性帮助。

  扭转目标人群消费心态

  资深媒体人李安定

  公车采购自主品牌除了政策推动外,还需要切实扭转目标人群的消费心态和消费习惯,否则极有可能因“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让市场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一直牢牢把控国内公务车市场的合资品牌也不会坐看利润流失,必将通过各种途径施压阻挠。

  厂家

  具备竞争力才能突破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自主品牌只有具备了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取得突破。公务车采购最终是要回归市场,在技术、服务等所有条件的比较下,只有具备竞争力了,自主品牌才能真正有所斩获。如果是政策压力下采购的自主品牌汽车,使用之后却并不满意,对品牌也会产生伤害,这是一把双刃剑。

  公务车身份让品牌增值

  吉利集团副总裁刘金良

  未来公车市场将是自主品牌的天下,目前自主品牌在技术水平、品质管理和配置方面能够满足公务车的需求,而价格和使用成本又有很大的优势。新政一旦出台,各大自主品牌都企望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提升销量事小,更重要的是对品牌增值加分不少。

  重庆晨报记者 郭刚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