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花嫁北方凌云集团 德国凯毅德公司越来越红

2013年06月17日 08:35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2012年10月10日,在德国大众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一年一度的大众汽车零部件配套展正在上演。展台上多了一个新面孔——来自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凌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带着自己的产品出现在了展览会上。展品一半是凯毅德的汽车门锁,一半是凌云集团的其他汽车零部件。

  2012年9月12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子集团,即北方凌云集团(以下简称凌云集团)收购德国凯毅德公司(以下简称凯毅德公司)100%股权项目顺利完成股权交割,这也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一个海外收购项目。

  作为一家拥有840余项专利技术,经历150多年市场风云变幻的国际化大公司,领跑着世界汽车车锁技术,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是大众、福特、宝马、奔驰等国际知名汽车厂家核心供应商,被誉为德国工业企业之花的凯毅德公司,在众多“追求者”伸出“橄榄枝”中,缘何独具慧眼,将“绣球”抛向一个兵器族的后起之秀?

  不久前,记者走近凌云集团,解读这个跨国收购案例背后的故事。

  一个是世界顶级汽车门锁企业,一个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百亿级子集团

  出北京往西约70公里便来到河北涿州,在汽车零部件领域赫赫有名的北方凌云集团便坐落在这里。

  这是一个从山里走到平原的兵工企业。

  他们历经了上世纪80年代军品全部下马,企业陷入无产品、无发展资金的困境,从天津微型汽车厂的四种八件产品干起,逐渐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十一五”期间,凌云集团总资产由18.4亿元增加到46.6亿元,销售收入由16.5亿元增长到46.2亿元。目前公司六大业务板块所含分子公司总数已达50余家,遍布全国23个省(市)和地区。“凌云”和“亚大”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和城市燃气输配业的驰名品牌。

  由于骄人的业绩,北方凌云集团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十二五”战略重点打造的若干个百亿级子集团之一。

  凯毅德公司成立于1857年,是一家拥有150余年历史的国际知名汽车门锁企业,总部位于德国海利根豪斯,注册资本为5700万德国马克。2011年实现了5.34亿欧元的销售收入。除德国本部外,在捷克、美国、墨西哥、中国、南非有五家全资子公司,在中国河南、墨西哥拥有两家参股公司。

  凯毅德公司主要的产品为高质量边门锁、前后盖辅助锁模块、执行器。公司的市场份额在欧洲市场处于首位,拥有100%梅赛德斯业务和宝马业务,是大众的全球最大供应商,同时对法国主机厂的供货呈现强劲增长趋势。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凯毅德公司拥有克莱斯勒100%的业务,是福特的优先供应商,同时福特也是凯毅德公司在北美及全球的最大客户。针对亚洲市场,凯毅德公司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供应商,在中国国际性OEMs边门锁供应商中具有领先地位,同时与印度OEMs也保持良好的关系。

  凯毅德公司研发部门拥有一个在全球超过260名工程师的团队。产品细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市场,分别配有独有技术、阿尔法(Alpha)平台和贝塔(Beta)平台三种产品分类。同时,其创新发明的i-技术引领了汽车锁市场的变革。凯毅德公司到目前为止申请并拥有的专利达800余项。

  2011年,在公众眼中,凯毅德俨然已是一个标准的“白富美”。然而,凯毅德并非一直是“白富美”。2007年,凯毅德遭遇严重的危机:与福特集团因价格问题闹翻,造成福特集团停产几天。这给凯毅德的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2008年,凯毅德股东BLUEBAY重新在市场选才重组凯毅德管理团队。在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凯毅德经过投资清理整合,关闭了几个非主业小公司,为后来的发展积蓄了能量。2010年,凯毅德实现了盈利。

  收购凯毅德的研发能力,而不仅仅是工厂

  收购凯毅德,对凌云集团来说,是另一种“走出去”的方式。

  2011年1月份介入凯毅德收购案后,在接下来的4个月内,凌云先后去了凯毅德欧洲总部、捷克工厂、常熟公司、在美国的研发中心和在墨西哥的工厂进行考察,确认了凯毅德的实力、市场地位和研发能力、客户都很合理。在北美市场,美国研发,墨西哥设厂;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初具规模,常熟企业虽然起步晚,但成长性很好,在欧洲市场,高端客户在德国,研发中心和高端产品生产在德国,低端产品生产在捷克,效率高,效益也好;“当时,与凯毅德实力相当的有那么七八家企业,但只有凯毅德只做汽车门锁,在车门锁的细分市场里做得最好,排第一,具有自主的研发能力。我们收购凯毅德,能够收购他的研发能力,而不仅仅是工厂。”凌云集团董事长李喜增强调。

  确定收购之后,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郑兴国带着一个由相关领域国内知名专业人士组成的12人的团队,在德国工作了20多天,对凯毅德进行尽职调查,并请当地的律师事务所进行了风险评估。

  关于卖方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凌云与凯毅德原股东BLUEBAY在谈判中争执最激烈的。当时,凯毅德的名义控制方是BLUEBAY为控股而专门设立的一个叫MB Holding 的有限公司,凯毅德出售之后,MB Holding因没有实体存在,随即注销。如果将卖方的责任主体设定为MB Holding,对凌云来说,风险相当大。尤其是在当时凯毅德的股权已经被质押给金融机构,不具备买卖条件的情况下。经过激烈谈判,最终,卖方的责任主体,固定在了BLUEBAY产业投资基金,并且原先设定的1年后付清的10%尾款改成了18个月后付清15%的尾款。

  “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的时候,我们甚至要求在股权交割时,凯毅德要保证90%的客户仍在。现在看来,这个要求完全是多余的了。”交割完成之后,全程参与收购过程的凌云集团董事、总会计师郑兴国对我们这样说。可见,凌云对于这场收购的谨慎。

  面对更换东家,凌云靠真诚与实力赢得客户信赖

  并购凯毅德并非一帆风顺。

  2011年,在传出凯毅德要被出售的风声后,部分科研人员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考量,跳槽了;同时,因为转让的不透明和部分科研人员跳槽,宝马、奔驰暂停了凯毅德的订单。福特、大众的风险评估部门,都将凯毅德列入了风险供应商。凯毅德遭遇市场危机。

  凯毅德管理团队着急了。应凯毅德管理团队的邀请,2011年12月份,凌云集团董事长李喜增以未来股东的身份,与凯毅德的管理团队一起,开始拜访客户。

  第一站在福特集团,李喜增向客户介绍了凌云集团的市场、发展,尤其是与长安福特的配套关系。一番沟通之后,福特表示,希望凯毅德尽快与凌云集团成交。

  第二站大众,第三站奔驰,凌云集团以在中国市场的良好口碑,赢得客户的信赖。

  三大集团,占了凯毅德近60%的份额。

  市场不仅稳住了,而且有了扩大。

  凯毅德的管理团队,也对未来的东家更有信心了。“凯毅德有一个很好的、很敬业的管理团队。”在与客户和原股东的交流中,在与管理层的沟通中,李喜增得到这么一个反馈和感受。“这是一个在创业中培养起来的团队,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团队。”这个管理团队,也是李喜增看中凯毅德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1年底,李喜增带着3个董事拜访客户,使凯毅德的市场由“危”转“机”,使凯毅德对新的股东更有信心。

  2011年圣诞节假期前的倒数第二个工作日,从上午10点到晚上11点,“一盘比萨,我们吃了一天,跟凯毅德管理层的9个人,一个一个地谈,了解凯毅德的情况,也让管理层了解我们。”李喜增带着凌云的团队,以真诚的沟通,赢得凯毅德管理团队的信任。

  在美国汽车市场下滑情况下,凯毅德市场一直在增长

  “今后的关键,一是如何管控,一是如何发展。”李喜增表示,“我们很早就放出风,董事会、经营层不动,只调整监事会,强势表明了我们的管控能力。”股权交割完成后,凯毅德六人组成的监事会,其中工会主席和职工代表,股东是无法调整的。其余四个监事,在股权交割前一天全部辞职。经过选举,李喜增任监事会主席,郑兴国任监事。另外两个监事,一个是刚退休的具有行业资深经历的人士,一个是曾在凌云亚大工作了10年的外方总裁、外籍华人。

  对于今后凯毅德与凌云的协同发展,凌云集团也有了一些考量。比如,研发能力的扩充和加强,要借助凯毅德德国研发中心尽快提高国内和北美的研发能力,在上海建设研发中心;要将主要采购市场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使凯毅德更具价格竞争力。凯毅德自身也在新市场的开拓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开发中国卡车车锁、跟随主机厂进驻俄罗斯、与韩系车开展合作等等。而在凯毅德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整合上,则需要集团公司统筹考虑。

  目前,凯毅德运营情况依旧良好。在美国汽车市场下滑的情况下,凯毅德的市场还在增长。

  相关链接

  凌云集团汽车零部件产品业绩

  主要涵盖金属零部件、非金属零部件两大类。包括汽车车身结构件、汽车门锁系统、汽车等速万向节前驱动轴、汽车尼龙管路系统、汽车橡胶管路及总成、汽车装饰密封件、汽车摩擦材料等七大系列。

  汽车金属结构件占据33%的市场份额,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汽车管路系统在国内卡车市场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稳居第一。

  汽车门锁系统领跑着全球门锁行业,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汽车橡胶管路企业连续10年产销量在国内相关市场位居前两位。

  等速万向节前驱动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记者 李亚明 李兰 矫阳)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