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谈车论道:尊重生命是一切的基准

2013年06月17日 08:36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厦门公交纵火案对于整个社会带来的震撼与冲击,是显而易见的——47条无辜的生命,就这样转瞬消逝在一场与自身毫无关联的犯罪之中。而在那一刻之前,他们对于生活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计划与憧憬。

  围绕陈水总为何孤注一掷酿造惨绝人寰的悲剧,已经有着太多的分析、批判甚至猜测。然而无论如何,生命的失去才是这场事件带来的最大损失。即便最终真的搞清楚案件的责任更多在于陈的个人疯狂,还是社会没有给他留下活路,这47位罹难者以及与之有着亲密关系的人,都将再也无法继续那些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悲欢离合。

  赵本山小品里曾有句经典台词:人生最大的悲剧是什么?人死了,钱没花了。抛去小品语言的戏谑,它着实道出了人生的本质:一个存在的生命,一幅健康的身体,才是性格、气质、梦想、创造等等精神属性得以依存的根本。没有生命,就没有意义。而一切为人的福祉、便利而来的创造物,都应当以对生命的尊重作为基准。

  汽车就是一个最适合的例子。它给人们提供了征服物理空间的能力,也因为速度带来巨大动能而令生命变得脆弱。因而即使生产F1这样以追求速度为目的的竞赛类产品的汽车厂家,也会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更何况将汽车卖给普罗大众的其他同行。谁能够在消费者那里获得“结实”“稳定”“安全”的口碑,谁就必然会在竞争中握有最重的一块筹码。最显然的例子就是日系车努力了那么多年,依然无法彻底破除普通公众心中“德系车更结实”的成见。

  所以不夸张地说,一切不以尊重生命为基准的产品及其论调,都是耍流氓。笔者一直对低速电动车抱有质疑的原因,也在于此。

  之前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一直在到处呼吁“普及低速电动,方便老百姓出行”,我很想问问既然正宗的汽车企业已经能造出安全性过硬的电动产品,为什么还要帮扶这些杂牌游击队?以当前国人(不管是驾驶员还是行人)的守法素质和安全意识,开着这样的产品出行,所谓的便利将以多少生命的损伤为代价?

  这份意见听起来颇似成见,但是我实在无法说服去相信,这些手工作坊里拧巴出来、只卖几千块钱的“汽车”可以在发生车祸时保证平安,也很难同意这些做了半辈子农用四轮、缺乏汽车大工业经验的地方企业,能够在几年之内攒出与SMART一样品质的产品,更会把“开放低速电动以完成电动汽车规划目标”的论调,看作是拿人命换GDP的缪论。

  国内一位汽车企业家最近曾说:“中国品牌汽车应该有什么样的特征?一个好脸蛋(外观)、一副好身板(质量)、一身好肌肉(安全)、还有一颗关爱的心(服务)。”他的企业所生产的面包车,今天几乎奔跑在中国每一条道路上。我想在他心中,对于这四样,一定有着孰轻孰重的衡量判断。(何晓亮)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