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国公务车选"本土品牌" 俄罗斯青睐欧美品牌

2013年06月20日 13:22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近日,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发布消息称,王毅外长公务用车即日起使用国产红旗轿车。另据消息人士透露,王毅外长公务用车具体使用的是红旗H7系列。

  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舆论的热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昨天首度作出回应,省部级干部公务用车的配备使用管理,由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王毅部长之前公务用车已到符合规定的更新年限。至于新更换的车型是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安排的。王毅部长本人也愿使用国产品牌汽车。

  另外,有报道援引业内人士的消息称,目前一汽红旗已有一批H7轿车在北京存库,今后国家各部委的高级官员将逐步换上红旗H7轿车作为公车,不过具体更替的进度待定。

  从国外品牌到国产品牌,王毅外长换车的行为展现了一种态度,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倾斜,毫无疑问是对国产民族品牌的支持。从说到做,这样的转变也更令国人期待。

  其实,公务用车采购自主品牌在很多国家都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介绍,日本的公务用车全部采用日本自主品牌。

  黄学清:日本的公车基本上都是日本的品牌,比如有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丰田、日产和马自达等。日本天皇首相和大臣的用车也都是日本品牌的汽车,相对于其他高档的进口车,这些车价格很便宜,大约1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买一辆,普通人都可以买的起。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这里公车都是自主品牌的车,而且日本的公车的数量很有限,各级地方政府拥有和租界的公车约有39万辆,其中有大12万多辆还是警车、消防和急救特种车辆,轿车的比例不到20%。

  再到近邻韩国看一看。全球华语广播网韩国观察员南黎明透露,韩国的公务用车也基本都是自主品牌。

  南黎明:韩国人购买汽车的时候,大部分情况都是购买国产车,机关公用的车辆就更是这样了。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常年以来韩国进口车不仅关税高,而且消费税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同样等级的外国车的价格就是韩国国产车的1-2倍还要多,而且因为外国车辆少,因此零部件和修理费用都是天价,除了一些特殊的部门,特殊需要的汽车比如说总统专用车辆等等,因为安全上的问题需要可能有些车是需要买外国车的。

  再来看印度。在当地生活的王先生告诉我们,印度的公务用车百分之百都是印度自己的大使牌汽车。

  王先生:政府用车都是大使牌,从目前我观察到的话,我还没有见过其他品牌的政府用车。它这个车就是有点像就大众甲壳虫,档次其实很低了,车也很小。坐几个人都坐不了。我见过总理坐大使牌汽车,保镖坐越野车。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第一也是大家倾向于坐自己的自主品牌的车子,第二个印度职能反对党之间的争吵一直都有,如果说现政府包括执政党在内,他们的用车太过于高级的话,反对党也会拿它作为一个攻击的手段,所以大家倾向于维持现状。

  欧洲的情况又如何呢?旅居法国多年的万凌虹女士介绍,法国公务用车采购的品牌大都是标致雪铁龙,而且排量不能超过1.4升。

  万凌虹:法国这边的公务用车,实际上它专门有一套法律是1947年就已经形成了,对公务车的采购还有配置有一套非常完善的规范。一般法国的公务车采购的品牌基本上都是标致的雪铁龙,而且他们在采购的时候,对排量有要求,一般要求排量不能超过1.4升。为什么排量小于1.4升?一个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第二个因为公务用车很多都是在城市里面使用,所以它不需要大功率,不需要跑得很快,公务用车尽量采购电力汽车或者是电力混合汽车。

  最后我们去俄罗斯。这里情况有些不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俄罗斯记者燕玺说,除了重大庆典,俄罗斯的公务用车一般青睐欧美品牌。其中奔驰、奥迪、福特是公车最爱。

  燕玺:俄罗斯绝大部分的公务用车都是欧洲品牌的这些轿车,比如说像奔驰、像奥迪、福特。首都莫斯科为例,莫斯科市政府的公务用辆绝大部分的都是福特品牌的汽车,只有一些非常重要的、非常隆重的公开的活动当中,比如像这种庆典、阅兵这样的活动,俄罗斯的领导人或者是高官才会乘坐自主研发的汽车。像今年前不久5月9号的“59胜利日”大阅兵,俄罗斯国防部部长绍伊古乘坐的就是由前苏联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军工厂设计和生产的一辆安全性能比较好的轿车。就是说即便这些汽车性价比比较高,然后又是自主品牌,也是俄罗斯政府一直提倡的,但是至少目前来说,绝大部分的俄罗斯的公务用车还都是欧美品牌的轿车。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