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业内人士:民间筹建汽车三包专家库只是权宜之计

2013年08月08日 07: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业内人士:民间筹建汽车三包专家库只是权宜之计
资料图。

  中新网8月8日电(汽车频道 陈鑫)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下称“汽车三包”)将实施。记者近日从国家质检总局网站获悉,汽车三包又一重要配套文件——《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和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正式出台。

  该《办法》明确了有关汽车产品三包的信息备案、公开制度及争议处理规定,不乏亮点。据《办法》规定,所有家用汽车的“三包”信息将通过汽车产品“三包”信息系统实行网上公开,同时将组建汽车“三包”专家库,对于存在争议的“三包”责任问题,消费者可选择专家提供技术咨询。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汽车三包争议从民间筹建专家团队判断纠纷,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应是长远之策。而从长远来看,由政府管理部门主导的质量鉴定机制的出现,不可或缺。

  车辆质量问题究竟谁说了算?

  自今年1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即汽车“三包”)起,业界对汽车“三包”的激烈讨论从未停止过。有4S店技术人员认为,7类问题累积两次修不好的很少,毕竟作为汽车产品来说,这7类是其质量的核心,没有那么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屡修不好。但电器控制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燃油系统等,则可能出现各种常见的小问题。

  汽车产品不同于家电等产品,其上万个零件来自于不同的配套厂,且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也非常复杂。车市分析人士张景添认为,在配套文件中仅列入了7类问题可以退换,实际上也有具体操作方面的考虑,一般而言,如果是这7类出现质量问题,责任在谁一目了然。真正难操作的是对其他更多复杂的质量问题的检测与定责,“质量问题究竟谁说了算,消费者不信任厂家,自己又没有检测实力,想找权威的第三方检测和评定并不容易,成本不低。”比如质监部门很难因一单投诉而专门进行检测,消协也缺乏检测能力,消费者最终只能选择诉讼。

  车主李先生表示,新规出台后,如果厂家不承认车辆有实际的问题,经销商又不会承担相关损失,那么车主要对问题车进行鉴定时,将会有很大困难。根据日前出台的《家用汽车产品三包信息和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对于存在争议的“三包”责任问题,消费者可选择专家提供技术咨询。

  那么,“专家说了算”到底靠谱吗?

  业内人士:民间筹建专家团队只能是权宜之计

  根据此次出台的《办法》内容可知,专家咨询即将成为当前调解汽车“三包”相关争议纠纷的主要手段。《办法》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将设立专家库,各级质监部门在汽车“三包”争议处理过程中,对争议涉及的质量问题需要进行分析判断的,应当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提供技术咨询,并将专家工作情况在专家管理系统中进行记录。对存有争议的“三包”问题,消费者可选择专家进行在线技术咨询。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员透露,专家库将在近期筹建完毕。同时,《办法》还明确专家遴选标准、聘书格式和专家库建设规范,并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组织编制专家培训教材,省级质监部门则负责建立本省专家库,并负责专家的遴选、培训、使用和管理等工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汽车产销量、行业特点和“三包”责任争议等情况,确定专家的人员来源、专业结构、数量和地域分布。

  从10月1日起,一旦出现汽车三包争议,各地质监等部门将从库中选择专家,为三包责任争议处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有维修专家认为,在当前质检部门汽车鉴定设施不完善、鉴定队伍力量不足的前提下,由“专家说了算”还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不过,也有不少车主表示了担忧:专家库的专家从何而来、能否代表公平和公正,将极大程度影响车主的权益。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专家说了算”是当下汽车第三方鉴定机构不完善前提下的一个较为靠谱操作方式。但由于专家团队构成很复杂,在管理和监督上度比较困难。汽车三包争议从民间筹建专家团队判断纠纷,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应是长远之策。而从长远来看,由政府管理部门主导的质量鉴定机制的出现,不可或缺。(中新网汽车频道)

【编辑:王槊】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