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自主品牌车企砸钱火拼正向研发

2013年08月08日 08:42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期,多个自主品牌接连推出重磅新车,包括广汽传祺车GA3、奇瑞艾瑞泽7、纳智捷5、观致3以及长安致尚XT。这些车型瞄准的都是中级车市场。这批自主品牌中级车,产品力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实力,有望推动自主品牌进入中级车市场第一线阵营。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车企开始高举“正向开发”的旗帜,而且从最近发布的新车当中可见端倪。几家领军民营车企已经走上转型之路,一些大型国企则把重心和未来发展押在自主品牌之上。

  产品力提升明显

  从最近这批自主品牌中级车来看,它们普遍都拥有越级的2.7米左右轴距,符合目前中级轿车的大型化趋势,也拥有出众的外观设计和成熟品质。比如长安汽车首款高性能两厢轿跑致尚XT,被誉为长安的“最美两厢车”。它和观致3一起,代表了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突围的另一条路径,演绎自主品牌汽车在造型设计上的突破。此前,韩系车已经凭借设计力的提升,成功扭转了廉价车的局面。而现在轮到了中国品牌上演设计硬实力。

  最能体现产品力提升的,是自主品牌的核心技术:艾瑞泽7先期上市车型将搭载1.6L DVVT发动机、手动变速箱和CVT无级变速箱,后续还将升级搭载1.6T和1.2T涡轮增压发动机,都是奇瑞自主开发的产品;传祺GA3全系搭载德国博世全新ESP 9.1与四轮独立悬挂系统创下了目前同级别车型之最;纳智捷5 Sedan的动力也相当给力,将提供1.8T和2.0T两款发动机配置,全线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

  带“T”发动机、双离合、智能化、靓丽的外形设计等市场消费热点都能在这些车型上看到,可以说自主品牌摆脱了以往面子工程、配置堆砌的产品路线,品质化、技术化让这些新车的产品力有了很大飞跃。

  在中级车市场寻求突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品牌轿车销售161.53万辆,同比增长13.5%,只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7%,虽然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而在销量排名前十的轿车中,大多数是中级轿车,但没有一款是自主品牌产品。这也是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的真实反映,很难进入市场竞争的第一阵营。随着中心大城市汽车限购政策的蔓延,自主品牌更是在一线城市主流市场遭遇到了巨大压力,甚至被迫从中心城市退场。

  即将入市的这一批自主品牌中级车代表,也因此将担起引领自主品牌重返一线主流市场的使命。奇瑞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艾瑞泽7必须能够在一线市场站稳脚跟,否则便不算成功。传祺GA3、纳智捷5以及观致3,也均是提升品牌的战略性车型,观致3还是观致的首款量产车。因此,在追求销量的同时,这些自主品牌中级车更需要守住价格和市场阵地,树立起自主品牌全新的竞争模式和品牌口碑。

  研发费用比例大幅增加

  “模仿”、“山寨”、“拿来主义”等词汇在自主品牌的评价中很常见,而在近期发布的新车当中,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强调自己的产品从实验室阶段,一直到推向市场都是亲力亲为,从无到有,而“正向研发”这个词随着这些新车的推出,在业内热乎起来。无论是民营车企还是大型国企,对自主品牌的正向研发都展现出高度的重视和投入度。

  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表示,广汽在自主品牌产品开发上第一轮就投入了近38亿元,工厂等环节投入了30亿元,第二轮还要各投资50亿元和20亿元,加上政府的投资,目前投资已经过百亿元。2012年,广汽集团研发支出合计11.26亿元,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高达8.69%。

  长安汽车计划每年将4.5%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长安汽车2012年财报显示,当年研究开发项目支出16.94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75%,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1.63亿元,开发阶段支出5.31亿元。

  在自主品牌汽车项目上这种巨额的投资,相对于办合资企业,显然需要更漫长的投资回收期。上汽集团启动自主品牌乘用车项目多年,被业内认为是做得最为稳健的自主品牌,也仍未实现整体盈利。上汽预计,今年荣威的总销量预计将达到24万辆,实现盈利。长安轿车项目至今亏损7年。长安汽车副总裁朱华荣介绍:“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巨额研发费用分摊,这是所有正向开发汽车企业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奇瑞汽车至今成立已经16年。在第一阶段的粗放式生长中,奇瑞能够实现可观的利润,但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企业也更多投入研发和产能扩张,奇瑞的收益情况反而日益低迷,并高度依赖来自政府的补贴。这正显示自主品牌生存的路径已经在收窄。即使如此,奇瑞依然大手笔投资构建正向研发体系,着力于夯实技术根基。吉利汽车、比亚迪等近年来的转型,也是着力于稳固技术和产品根基,告别粗放式生长。(记者 许方华)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