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后限购时代 车市流行一步到位

2013年08月15日 14:12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堵车”不是中国独有,“限购”却是中国特色。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息,继上海、北京、广州、贵阳相继出台汽车限购政策之后,天津、深圳、杭州、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等8城市存在立即实施限购的可能。一时之间,限购令成为悬在中国车市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较之优化城市道路、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建设卫星城镇甚至调整城市规划等费时费力费钱的举措,有关部门“一限了之”的广泛冲动并不难理解。在此前提下,预测谁将是下一个出台限购政策的城市并没有实质意义。亟待破解的是,中国车市在“后限购”时代将走向何方。

  “一步到位”渐成潮流

  “后限购”时代即将到来,对中国车市将造成极深远的影响。在大面积限购令笼罩下,将直接缩小市场规模,对消费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可避免地为车市大盘踩刹车。中汽协发布的报告显示,天津、深圳8个城市一旦实施限购,将造成当地汽车销量25%左右幅度的下降。另据统计,北京限购政策实施后,年均新车销售减少了52万辆。本就缺乏新增长点的中国车市,将不可逆的进入“微增长”时代。

  “后限购”时代,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中国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嬗变。“原本打算买辆中级家轿凑合下,却听说天津马上限购了。如果摇号,天晓得什么时候才能中,如果拍卖,又是一笔开销。不如趁着没限购,凑点钱、贷点款一步到位,买辆合资品牌的B级车或SUV车型,省得过两年还得折腾”。

  限购令下,目前起主导作用的循序渐进、量入为出的购买决策,将被“一步到位”的决策思想取代。对于好不容易通过摇号或拍牌获得购车资格的消费者,他们更趋向于买大尺寸车、大排量车、高价车、进口车。以北京为例,实施限购政策前后,销售车辆的平均单价提高了88%,1.6升及以下排量的轿车占有率下降17%。受此影响,中国车市格局将产生剧变。

  可以预见,除部分作为第二辆车的精品小车可以幸免外,A00、A0级市场将继续萎缩,中国车市本就显著的纺锤状结构愈加厚实,A级车、B级车市场势必更加火爆。实施限购以来,广州市16万—25万元价格段车型销量份额达到26%,取代8万—12万元的入门车型,成为最热销车型。在东风日产的4S店,看车人更多聚在天籁、轩逸、骐达等中级以上车型周围。6月,在几乎零库存的情况下,轩逸月销近两万,天籁、骐达也超过1.2万辆,这也从侧面说明,“后限购”时代将加速这一趋势。

  另一大受益的细分市场将是免疫力本就很高的SUV,其可以用二手车置换等手段,不受限购影响的夯实轿车升级换代人群,更可以大幅拓展选择SUV作为首款车的消费者。这也被途观、CR-V、逍客为代表的SUV市场,在大盘“微增长”时的逆市火热所印证。

  SUV与同级轿车“肉搏”

  近年来,兼具传统SUV与轿车特点的城市SUV,凭借着空间大、通过性强、多功能、坐姿高、视野好、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受到了国人热捧,销量节节攀升。一些热门SUV车型甚至出现了一车难求、加价提车的现象。旺盛的需求不断刺激着汽车厂商的神经,一款款新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目前,几乎所有主流品牌都已在中国市场推出SUV车型。

  在“后限购”时代,随着其他细分市场的萎缩,SUV与同级轿车的市场份额将稳步提升,成为中国车市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在市场和政策的干预下,市场容量、增量趋缓,一二线城市增量甚至接近于零,SUV与同级轿车之间的短兵相接将提前上演且日趋白热化,成为“后限购”时代中国车市的最大看点。各大车企对轿车与SUV的权衡、布局,也成为左右中国车市走向的关键。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任勇指出,无论SUV还是同级轿车,车型的整体品质、消费者诉求的满足缺一不可,唯有两者得兼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东风日产旗下SUV车型逍客的热销,一方面源于其瞄准全球最高标准设计的生产制造工厂提供的品质保障,另一方面与其中国首款Crossover车型有关,其为消费者提供了集轿车、SUV、掀背车甚至跑车元素于一身的时尚全能跨界车。

  在“后限购”时代,随着一步到位成为购买决策主旋律,中、高级车市与SUV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从后市走向上判断,SUV对限购更具免疫力,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将扩大对同级轿车市场份额的“虹吸”效应,进而成为主流车企重兵争夺的战略高地。而技术变革和政策干预,将是影响中国车市走向的最大变量。

  (记者 朱钦)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