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进口豪华车究竟有无暴利?

2013年08月16日 10:28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分析表明,进口车售价高,主要是进口环节高税收和其他高昂成本造成的。很多量产进口豪华车的厂商指导价实际上就是个名义价格,不要说暴利,经销商迫于资金压力没有哪个敢坚守这个价格的,而且也卖不出去。而从需求角度看,进口豪华车价格从来就不是国家发改委负责查处的“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价格扭曲行为”。

  近日,有关进口车暴利(主要指豪华车)的话题再度成为媒体热点。但相关报道并无新的内容,在分析其高价格的成因时,矛头所指依旧是跨国车企的“恶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抬高对华出口价格,控制配件供货渠道,限定经销商最低售价和禁止异地销售;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则为跨国车企在国内的进口车总经销商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甚至是进口车暴利的“帮凶”。

  因此焦点问题也和历次对进口车暴利的声讨一样汇集为两点:一是呼吁有关部门对跨国车企进行反垄断调查,依据是《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价格垄断协议);二是《办法》必须做出修改。

  有关第一个问题,如果跨国车企涉嫌进口车价格垄断,它就属于国家发改委负责调查的“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价格扭曲行为”的范围,也是《反垄断法》严格约束的“纵向垄断”,亦即某一行业的企业上下游垄断行为。可耐人寻味的是,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有关负责人针对跨国车企涉嫌垄断做了严厉表态,之后就没下文了。有关第二个问题,在业界的压力之下,有传闻说《办法》2009年就修订完毕,只是至今还未取代旧的版本。媒体援引有关部门的说法是:主要是考虑到“维护市场秩序的复杂性”。

  根据记者对进口车市场的长期关注,跨国车企涉嫌纵向垄断的问题应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做分析。

  进口环节税构成进口车主要成本

  对比国内外汽车网站,同一进口车型在国内的售价确实要高出不少,越是豪华车价差越大。而国内进口豪华车动辄降价几十万上百万元,令人很自然的怀疑在其背后一定存在暴利。其实,只要对进口汽车成本、目前国内豪华车盈利状况、以及整个汽车行业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就会厘清其中的问题所在。

  其一,进口环节税在进口车成本中占有相当比重,包括进口关税(25%),消费税(1.5L~2.0L[含]税率3%,2.0L~2.5L[含]税率9%,2.5%L~3.0L[含]税率12%,3.0L~4.0L[含]税率25%,4.0L以上40%),增值税(到岸价+关税+消费税×17%);仅此一块,按最低一档排量计算,也要占到终端车价的40%,按3.0L以上排量计算则翻倍都不止了。其他构成终端车价的费用和成本也都不是小数目:通关、商检、运输、银行、选装件进口环节税、其他非关税费用、经销商4S店建店成本和日常运营(主要是人工成本)、经销商利润、国内税收,等等。其中,中国的物流成本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30%,豪华车的4S店建店成本通常都是上亿人民币的投入。因此,进口车售价高主要是高税收造成的,而这最大的一块实际上是政府拿走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同一款进口豪华车,在美国和中国的税收和市场环境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价差就是最好的解释,就像今天几乎所有的大众消费品(包括食品和服装)一样,两国的价格都是倒挂的,这是极其荒唐的,也是我们必须忍受的。

  其二,除了那些天价超豪华车(进口环节税更高,利润也相对高),很多量产进口豪华车的厂商指导价实际上就是个名义价格,不要说暴利,经销商迫于资金压力没有哪个敢坚守这个价格的,而且也卖不出去(除了极个别的短期加价销售的车型)。去年年底曝出的宝马宝泽行欠薪门事件,就是因为宝马为追求销量不惜亏本销售的结果,其中,进口7系的大幅降价导致经销商大面积亏损——他们本来寄望于厂家承诺的年底返点,但最后也没拿到。宝马中国内部人士说,公司高层人事调整就与此有关。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去年奔驰的进口车亏损也非常严重,连奔驰最强势的经销商利星行都首次出现了亏损;同年只有奥迪进口车的成本和利润是持平的。更能说明问题是沃尔沃:在国产车型迟迟不能推出的情况下,沃尔沃的进口车型是比照合资竞争车型定价的,只需看一下沃尔沃60系的厂商指导价,就知道进口豪华车的一般盈利情况了。

  其三,目前世界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为7%。2012年,奔驰、宝马、奥迪公布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7.1%、10.9%、11%。其他量产品牌公布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丰田2.5%~4%、通用3%~4%、大众6.0%,现代9.99%,福特的税前利润率为5.9%。同年销售利润率最高的是中国的长城汽车,为15.85%。由此可见,仅以进口豪华车在国内的厂商指导价断定进口车暴利、甚至认为汽车行业暴利是毫无根据的。

  从需求角度看进口豪华车价格

  从需求角度讲,不管进口豪华车的价格多么离谱,在国内就是有人买单,尤其是那些公认的豪华品牌。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它也在相当程度上误导了公众,以为豪华车在中国热卖的背后,一定是跨国车企借机进行价格操纵谋取暴利。

  据记者对多位进口豪华车用户的了解,中国富豪阶层“钱多人傻”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趋同的炫富心理,生意圈里的人都开这个车,比如奔驰S级和ML系SUV,或宝马7系、奥迪A8L等,车型就是你的身价。二是在现阶段,中国的富豪阶层大多有一种财产的不安全感,他们(虽然不是全部)移民、挥金如土、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都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此外,中国有良知的富人也非常多,但是面对整个社会诚信的缺失,很多以前热衷社会公益和慈善的富人现在改变了想法:“我为什么要捐钱给郭美美和她的干爹们?”三是在国内,豪华车主的消费行为基本不受任何制约,奔驰、宝马、路虎、保时捷的大排量SUV在其本土销量低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众的环保意识非常普遍和自觉。因此,进口豪华车在中国热卖,从根本上讲是市场需求决定的,尽管这是一种畸形的市场需求。

  有媒体认为,国家发改委应该像查处进口奶粉垄断一样查处跨国车企的进口车价格垄断。但这里有一个根本不同: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横行霸道,表面看是消费需求拉动的,深层原因却是我们自己的奶业巨头将这个行业做烂的。国家发改委查处进口奶粉的纵向垄断行为,主要是因为跨国奶业巨头垄断国内终端销售价格侵犯了数量庞大的消费者利益。中国每年新生婴儿1000万,每个婴幼儿平均食用奶粉2-3年,即便我们只计算其中城市经济条件好的的家庭消费能力,这该是多么大的进口量?因此进口奶粉价格居高不下,是不折不扣的“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价格扭曲行为”,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声誉。此次国家发改委终于做了一件它该做的事情。

  那么进口车呢?中国每年新车销量2000万辆,2012年进口汽车100多万辆,占比仅为5%,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大致都是这个比例。这是一个规模很有限的小众市场,虽然其价格大大高出普通品牌,但对中国汽车消费根本构不成任何负面影响,相反,面对合资和自主品牌的竞争压力,进口豪华车的价格趋势和排量都是往下走的(2012年进口车3.0L以下排量占比88.2%)。因此,尽管跨国车企涉嫌控制终端销售价格,但从需求角度看,它从来就不是“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价格扭曲行为”,而只是个别不懂行的媒体“反映强烈”的一个民族情绪问题。国家发改委对此一定心知肚明。

  放开汽车平行进口是个荒唐建议

  另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办法》修订版究竟会否出台?毋庸讳言,颇有业界人士对当初牵头制定《办法》的有关部门持批评态度,但他们却避而不谈其在规范国内汽车市场秩序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强烈呼吁修改《办法》可以理解,因为它们代表经销商利益,但媒体和其他业界人士则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

  其一,《办法》的实质是规范汽车市场秩序,让汽车企业的渠道管理有法可依。对于一个发展很晚、增速很快、相关法律几近空白的汽车市场来说,如果没有及时出台《办法》,以资本逐利的本性,以经营主体的复杂,今天的进口车市场是什么样很难想象。

  其二,拿发达国家说事,放开汽车的平行进口渠道是极不负责任的荒唐建议。发达国家是什么样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管理水平?我们又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商业诚信?

  其三,跨国车企对配件供货渠道和价格的控制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目前在国内的汽车售后市场,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布局非常快,博世、电装、德尔福的高端汽车维修、保养加盟店已经遍布全国,价格极具竞争力,在其客户群体中有相当部分是豪华车用户。(武跃)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