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限牌后25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升2.4%

2013年10月03日 09:39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限牌后25万元以下车型销量升2.4%

  看车

  又到十一长假,随着9月份拿到新车牌的一批车主入市以及市民趁着车市“金九银十”传统销售旺季看车“拿着数”,车市又必将迎来一个小高潮。

  在选购过程中,挑选最近热卖的降价车型,确定好预算空间和购车需求点,配合好汽车贷款,不但可以为自己省下一笔不少的开销,还可以为个人信用记录锦上添花,这确实是一举两得。

  文、表记者刘俊 图、CFP

  市场: SUV热销 部分优惠高达10%

  记者从经销商处获得的反馈显示,近年受热捧的SUV“价格战”白热化,由于几乎每家主流车企都押宝到SUV上,这个市场的竞争也较其他汽车激烈。

  例如,一款热销的韩系两驱版面向普通家庭的车型,在节前的广州市场打出了全系优惠1.8万元,约占官方指导价的10%,而且现车充足。另一款7座的欧系SUV,虽然油耗有些大,但是现金优惠幅度达到了3.7万元。此外,日系SUV车型,在节前也在做大幅度的现金优惠,无论是两驱版还是四驱版,优惠幅度在1.4万~2万元之间,性价比非常突出。此外,一款自主品牌的SUV本身起步价就低至不足8万元,但是仍给出了全系1000元的优惠。

  事实上,近期一款美系车推出9.48万元起步的SUV热卖,已经让市场看到平价SUV的消费潜力。包括本田、标致、日产、大众、雪佛兰和现代在内,都纷纷对外公布了他们要推小型SUV的计划,这意味着适合普通家用的SUV价格浪潮还在后头。

  车企以车贷优惠夺市场

  一热门合资车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有两到三成的汽车销售是来自金融公司。

  到底要一次性付清还是贷款呢,这涉及资金分配的问题。一次性付清会占用必要的现金流。按揭购车之后按时还款有助建立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日后如再有资金需求,办理贷款会比其他人会更为便捷。

  据了解,不少SUV车型为了在节前抢夺家庭顾客,在车贷上往往有不少限时优惠。不少车企长期推出稳定的金融优惠。其中东风日产有四种车贷方案,贷款期限12个月~60个月,最低月供20%;广汽乘用车则与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多款个人消费信贷的金融产品,贷款期限13个月~60个月,首付比例20%~70%,可以选择固定月供或固定本金的信贷方法。

  货比三家

  预算在10万~30万元的家庭用户:今年更多新车入市竞争,为他们带来了更大的选择机会。此类车主,一般会对油费较为敏感,不少日韩系的车型或者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例如,一款知名的日系车的一个版本,目前有约2万元或约18%的降幅,该车型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另外,一款韩系竞争车型也打出了9900元的优惠幅度。前文所述,一家美系SUV的起步价也已低于10万元,但是广州的消费者可能不得不忍受要等车等上个把月,并且被迫接受经销商“加配”。实在想选购自主品牌的消费者,这个区间的选择也是非常多的。

  预算在10万~20万元:消费者可以追求更好的配置、更大的空间和更好的操控性。其中,如果经常要和家庭成员出行,那么购买SUV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记者了解到,一家近期热卖的自主品牌SUV车型打出了“抗衡合资”的旗号,车身尺寸已经超越了紧凑级SUV,数个型号的价格在优惠后都在15万元以下。

  如果预算在20万~30万元,更高的安全性、更大气的车身想必是这个区间消费者买车的选择要素,在经历了连番降价后,德系豪华车品牌已经涉足其中。有销售员表示,随着广州汽车限牌,市民在买车时也更倾向于一步到位。

  理财法则:贷款方案须量身订制

  面对五花八门的贷款方案,又该选用哪种呢?汽车业人士指出,对于有稳定收入而且对购车规划非常严谨者,一般可以选择等额本息贷款,这样交足首付后,每月支付的月供是等额的,这个方案操作比较简单。对于贷款初期还款能力充足者,一般可以选用等额本金贷款,这样每月的本金不变,但是利息逐月递减,这个方案可以省点利息,而且还款压力逐渐变小。

  此外,有些消费者本身有投资理财习惯或者有一大笔年终奖者,不妨考虑固定50%首付,到期日(12个月后)一次还清。

  此外,市场调研公司威尔森研究中心负责人分析告诉记者,广州限牌后一年,16万~25万元价格段车型销量份额上升2.4%,高达26%,取代8万~12万元成为最热销的价格段。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