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严重雾霾北京将限行 预计公共交通客流增200万人次

2013年10月17日 18:35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郭淼 马喆 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昨天(16日)在北京成立,它是北京市气象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将于下个月开始发布京津冀污染天气预警。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主要功能是利用气象行业优势,加强和环保部门的会商沟通,共同预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重污染天气的情况。北京市作为华北气象中心的一个牵头单位,北京、河北、天津、内蒙、山西都是华北区气象中心的。这次中国气象局把山东也放到这样一个中心里来,我们重点发布的是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还有雾和霾的预报预警,主要是这三个方面。发布形式通过各种媒体: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预警显示屏、微博、网站,今后承担预报预测任务。

  对于大家关心的环境气象污染等级预警的颜色问题,曲晓波说,目前还未确定。

  曲晓波: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北京的预报预警的标准。

  曲晓波透露:环境气象中心的首个工作重点已锁定在,今年冬季供暖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上。

  曲晓波:21号要做今年供暖期的首次会商,随着供暖期的来临,空气污染的气象条件也可能不是很好,污染天气表现形式有时以雾、霾的形式出现。

  昨天,北京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这个号称北京有史以来最强的空气污染预案,其中包括机动车单双号限行。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北京的严重雾霾天气人们还记忆犹新,进入今年10月份,市民感觉,北京的雾霾天又回来了。

  市民:出去的时候,这两天都戴着口罩,觉得雾霾天又回来了。

  面对今冬可能的严重雾霾天气,北京施以重拳。昨天北京通过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提出,预测未来三天将持续出现严重污染时,北京将发布空气污染红色预警,机动车将按照车牌尾号,实施单双号限行。同时,北京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将在单双号限行的基础上,再停驶30%的车辆。

  北京市民:如果支持这个政策的话,首先应该支持政府公务用车和银行系统车限行,把这个限行做好了,就能够充分解决北京的交通污染问题了。

  根据环保部的分级方法,空气质量指数(AQI)在300以上即为严重污染。一旦北京发布红色预警,实施实施单双号限行,市民将提前至少12小时获知,但这必将对城市出行造成一定影响:北京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后,预计公共交通的客流每天将增加200万人次。北京公交计划增加超过2万辆运营车次,轨道交通晚间停运时间将延后半个小时方便市民出行。“限制机动车出行就是否能解决北京的空气污染”也引发了部分市民的疑问。

  市民:在国庆期间,车不是很多,但是依然雾霾很严重,所以希望相关管理这能够具体研究。

  对此,中科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表示,从数据分析看,北京本地的机动车污染占全部污染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停驶一半机动车的效果不会像公众想象的那么明显,但肯定有缓解作用。

  王跃思:一半机动车不走了,污染降低一半,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在污染天气形成的时候,外来污染物是大量的,然后靠本地的机动车加强它。举一个例子,十一的时候,我们北京的机动车其实不只减了50%,减了比50%还多呢,那几天污染依然很严重,实际上这样的实验早已经做过了。

  对于污染的预测能否准确,王跃思介绍,目前我国关于空气污染的预报相对滞后,主要方法仍是基于天气预报,在对无风、湿度大等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条件的判断上相对准确,但具体的污染强度并不好预测。

  王跃思:强度我们一般是预报不准的,目前我们国家的模式做这方面还是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国家预测模型的核心原理是从国外来的,国外没有经历过这么严重复杂的污染事件,它的机理、原理跟我们现在目前遇到的情况不一样。

  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当橙色预警发布时,北京将实施部分工业企业停产、部分土石方和建筑拆除工地停工,全市停止燃放烟花爆竹,停止经营露天烧烤,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以及加强路边清扫保洁的“六停一冲”措施。不过,王跃思表示,公众应充分意识到防治污染需要区域多省市联动,北京一地的“单枪匹马”,效果恐怕将大打折扣:

  王跃思:北京现在还有2300多万吨燃煤,把燃煤都掐了,北京的机动车甭限行,把这个都限了,在严重污染天的时候,北京的空气质量照样得超标,不去从区域上想办法,不去联防联控,就光北京市一个市来做这种举措,基本上效果不是会很好的。

【编辑:陈璞】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