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48家车企被亮"红牌" 汽车企业面临新一轮洗牌

2013年10月30日 09:1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首批48家汽车生产企业被工信部亮出了“红牌”——这不仅意味着进入“劝退”名单的车企申报的新产品不会被受理,而且在2年整顿期内如果依然无法通过相关考核,将被“劝退”。

  根据《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公告,首批名单包括吉林通田汽车有限公司、抚顺金信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新亚车辆有限公司等48家车企。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继今年8月份下发《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后,工信部采取的进一步举措,意在进一步推动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无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汽车厂商,我国汽车行业当前散、乱、弱的现象或将有所改观。

  上榜车企边缘挣扎

  事实上,有关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质疑声近年来从未间断。有业内专家指出,从短期来看,我国汽车行业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的风险并不大。但是,如果任由中国汽车市场年度产量规模无序增长的话,整个行业将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据《2013~2017年中国汽车销售行业市场调研与营销策略分析报告》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类车辆生产企业1300多家,包括汽车整车企业171家、摩托车企业120家、专用车企业900多家、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企业135家。

  工信部认为,在这1000多家企业中,有一批企业多年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生存十分困难,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主要阻力之一。

  以工信部网站公示的首批“劝退”车企——吉林通田、石家庄中博汽车、沈阳华龙客车、哈尔滨客车厂、陕西秦星汽车等48家企业为例,几乎都是边缘化的车企。这些车企在社会上知名度极低,且在市场上早已失去竞争力。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中小汽车生产企业产销量较小,不专、不精,产品档次较低,且主要面向低端市场、售价低廉,整体研发实力不足,售后服务保障差,基本上在生存边缘挣扎。

  实际上,在车企的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在阻碍淘汰的步伐。在此背景下,产量极少甚至没有产量的车企,却依然能凭稀缺的“壳”资源生存下去。

  “一方面地方政府不让你退出,另一方面,无论是合资车企建分公司还是本土车企跨地域扩张,收购‘壳’资源从而加快审批进度都成为一大捷径。”河北一家地方车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究其原因,多数是地方上的“有形之手”过度干预和地方保护所造成的,毕竟,汽车生产企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和提升GDP。

  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收购这些企业可以获得一个“壳”资源,但也会承受相应的经营、经济等多方面的负担,上汽、北汽等大型汽车集团基本不会考虑将它们作为兼并重组对象。因此,对于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企业实行特别公示管理,要求其整改,不如直接撤销资质,使其尽快“入土为安”。

  劝退公示期为两年

  根据《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1批)》的公告,首批共有48家车企,首批“劝退”车企的特别公示期从2013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止。

  工信部表示,特别公示期间,不受理被特别公示企业的新产品申报。被特别公示的企业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特别公示期满后,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企业,暂停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等基本情况变更手续。

  在国内,汽车产品投产前必须通过工信部审查,符合技术安全标准纳入公告管理目录后才能获准生产,因此暂停《公告》且不得办理更名迁址手续就意味着车企生产资质的冻结,只能进入破产程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边缘化车企勉强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质量控制要求,也无力实现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保障,甚至靠倒卖产品合格证维持生存,由此造成不规范的汽车产品上市流通威胁消费者利益。与此同时,这些年虽然国内汽车业兼并重组声浪很高,但推进并不顺利,成功案例实属凤毛麟角,建立退出机制则是工信部为加快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开出的一剂药方。

  事实上,早在今年7月,工信部就已发出《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一度被视为或将加速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步伐的政策信号。

  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对此解读称,《通知》的发布和实施,旨在贯彻落实《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高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通知》的发布和实施,将打破长久以来汽车行业备受诟病的生产资质“终身制”,对提高产业集中度,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完善汽车投融资管理,转变汽车产业发展方式,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对于当前政策调整是否影响汽车行业竞争格局,有业内人士指出,劝退名单出炉淘汰的几乎都是没有产量和销量的厂商,因此短期内不会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但从长期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将会出台并完善,进而推动汽车行业兼并重组。

  加快行业兼并重组

  目前,全球汽车工业总发展趋势是大企业、大集团主宰并垄断市场,领导发展潮流。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三大跨国车企的产销规模均已突破900万辆。

  与此对应的是,国内车企年产销规模均远低于三大跨国车企。尤其是自主品牌车企,研发投入难以获得规模化生产的支撑,只能在合资品牌的市场夹缝中艰难求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家的生产企业分别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华晨、长城、江淮和吉利,共销售汽车1406.3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54%,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相关专家指出,企业需要规模优势,投资大、技术人才密集的汽车企业更是如此。因此,面对国内汽车行业“散”、“弱”、“乱”的格局,很有必要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兼并重组,加强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在平稳过渡中调整汽车产业结构。

  按照规划,我国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集中度要从2010年的82.2%增加到2015年的超过90%,建成3至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因此,政策主导、产业化淘汰还应减少整改期。否则,留给这些落后产能的时间越长,“拉郎配”、“国进民退“等政府对企业的救助行为就会越多,后期其退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表示,政府部门对推进兼并重组,着力点应放在提升本土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上。(记者 徐潇)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