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国内车企想买电动车公司自己玩并不容易

2013年11月07日 08:5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上个月早些时候,备受关注的菲斯科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美国能源部对菲斯科汽车公司债务进行拍卖,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中标,而德国FritzNols公司曾经传出的收购菲斯科计划也彻底宣告失败,万向和GTA最终放弃。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美国电动车企业菲斯科进入破产转卖程序之后,就先后传出东风、吉利、北汽为竞购这家公司展开交锋,随后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也联合豪华跑车改装企业VL汽车公司提交了收购报价,当时国内业界有许多呼声是支持中国车企收购这家公司的,但最后结果却是几乎没有接触过实业的李泽楷买下来。我倒是替国内上述几家车企和零部件商感到庆幸,因为把菲斯科纳入囊中不一定是明智之选。

  陷入破产保护的菲斯科如此抢手,无疑受到了电动车特斯拉大红大紫的影响,相信国内车企争相出手,也是期望能借菲斯科复制特斯拉的成功。不过在我看来,特斯拉的模式,不是收购一家电动车公司就可以复制的。这两家公司相似之处是产品以豪华跑车为主,特斯拉是纯电动,菲斯科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现阶段,插电式混合动力显然比纯电动更有市场,但两家公司不同的运营方式导致的结果很可能与这种市场优劣势相反。首先,特斯拉掌握了不少电动车关键核心技术,其技术的制高点,连戴姆勒和丰田都要在电动车技术上与特斯拉寻求合作。反观菲斯科,它实际上是菲斯科车身制造公司与量子技术公司的合资企业,其核心技术底盘、混合动力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等均属于量子技术公司,生产也是由芬兰Valmet代工,菲斯科除了造型设计外几乎一无所有。

  其次,特斯拉的成功更多地源于其创始人的IT思维和异于传统汽车业的经营模式,而菲斯科与之相反,模式更接近传统汽车。虽然也吸纳了许多汽车业人才,但特斯拉决策层和主要高管大部分来自汽车业以外。其他行业思维把特斯拉带入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业的发展轨道,比如电动车从豪华跑车、豪华车细分市场切入;脱离经销商体系、在闹市区自建体验店;自建太阳能充电网络、对客户提供终身免费充电服务。但在菲斯科身上,很难看到如此多的创新闪光点。菲斯科的两位创始人都是汽车设计师出身,决策层和高管都来自传统汽车业,还曾因理念不合将创始人之一的董事长扫地出门。所有迹象表明,他们要做的只是另一家略有不同的汽车公司而已,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汽车业,能否脱颖而出存在很大风险。

  现在国家对电动车发展持大力支持态度,特斯拉的出彩也让国内车企跃跃欲试,但我认为特斯拉是特例,难以效仿,而且人家在创新模式上已先入为主。同时,电动车要做得好,技术门槛很高,不对技术状况进行考量,一味想通过购买现成来进入电动车的研发和制造,结果可能得不偿失。至于李泽楷买下菲斯科,我觉得可能又是一次资本运作,毕竟将来菲斯科仍有变身“金蛋”的可能,到时转手再沽出净赚一笔。而国内车企想要买下电动车公司自己玩,还是要慎而行之。

  (许方华)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