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节能减霾需要“车油同步”

2013年11月15日 08:21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虽然由于各地油品升级进程不一,导致目前尾气排放"车油不同步",但作为汽车厂家,让自己生产的车尾气排放达到国五标准,是迟早要做的功课

  雾霾天气困扰众多城市,在北京市颁布《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中,包含不少严厉措施,如:“红色预警日”单双号限行、停课等“六停”。

  但不得不说,《应急预案》只是极端气象条件下“减缓重污染恶化”的短期应急举措,解决雾霾的长远之道“不在应急、而在减排”。这就要求在宏观控制汽车总量的同时,还要提升车辆本身和油品质量,“双管齐下”:既要有排放达标的车,还要有排放达标的油。这才是当前减少机动车污染最具操作性的路径。

  车油不同步的困扰

  众所周知,现实的尾气排放既有车的问题,又有油的问题,“车油不同步”一直困扰我国尾气防治。

  目前我国涉及机动车尾气防治的标准有两套,一套是关于车用汽油或车用柴油的“油品标准”,另一套是关于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汽车标准”。过去炼油厂的达标油品上市长期滞后于新车型上路,导致“有达标车没达标油”。

  油品的关键指标包括硫、锰、苯、铅、烯烃等,特别是硫含量几乎决定了机动车排放的所有污染物水平。按照现行油品标准,汽油质量从第三阶段升级至第四阶段,硫含量将从150ppm降至50ppm,第五阶段硫含量将进一步降至10ppm;柴油质量从第三阶段升级至第四阶段,硫含量将从350ppm降至50ppm,第五阶段硫含量将进一步降至10ppm。而今北京在全国率先供应国五标准油品,但由于北京与周边地区油品标准不衔接,又面临外地进京车辆的排放严重超标,导致“有达标油没达标车”。

  虽然由于各地油品升级进程不一,导致目前尾气排放“车油不同步”,但作为汽车厂家,让自己生产的车尾气排放达到国五标准,是迟早要做的功课。那么曾被人诟病“排放大户”的柴油车如今又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清洁柴油发动机已攻克难关

  机动车中,过去的柴油车因技术难关尚未攻克,冒黑烟、噪音大、易熄火等缺陷令人对其敬而远之,柴油车更有“排放大户”之嫌。但现代科技的发展给柴油发动机带来了革命性的巨变,众多车企已攻克这一难关。例如,在自主品牌汽车领域,华泰汽车在清洁柴油动力方面就走出了一条新路。

  华泰汽车已获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欧意德柴油发动机,是华泰汽车从意大利VM公司引进的最新一代清洁型柴油发动机技术,集合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理念打造而成,具有全球领先的清洁柴油技术水平,并且结合我国国情和产品使用要求进行了新的设计,使发动机的技术先进性、产品可靠性和适用性达到完美结合。

  这款发动机所采用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技术(VGT),在同类机型中非常少见。VGT可以在不同工况下改变增压强度,燃烧更加充分,过程更加柔和,从根本上提高燃油的燃烧质量,减少碳烟的产生,大大提升了不同转速范围段的燃烧效率。再加上高压共轨柴油直喷技术(CRDI)这一全球最新的核心技术,它可以在保证强大动力的同时,又大大提升燃油经济性。该发动机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油耗降低30%,长距离行驶时,同样油量可多行驶40%的里程。此外,废气再循环核心技术(EGR)的应用,使二氧化碳排放比汽油机低25%,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其他汽油机,排放可达到欧V标准,而扭矩则比汽油机高出50%。

  清洁柴油动力应成重要手段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这一点已是各界共识。然而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2亿辆汽车保有量以及每年超千万辆增量,几乎99%属于传统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种种技术难关的攻克尚需时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汽油、柴油等传统动力汽车仍将是市场的主导,几乎没有人能预测新能源汽车进入量产化阶段的准确时间表。

  一方面,汽车产销量迅猛增长,汽车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远未成熟的新能源汽车?远水解不了近渴?,更加节能环保的清洁柴油车理应受到更多关注。欧美国家的做法极具参考意义:在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同时,助推清洁柴油汽车的普及,把清洁柴油汽车的推广作为节能减排的主要手段。

  大力普及柴油车用来减少汽车业的耗能和排放,促进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并且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肯定。国家部委出台的节能汽车鼓励政策,也首次把柴油车纳入鼓励范围,明确表明支持清洁柴油车的发展。而一旦摆在柴油车推广路上最后一道屏障的油品问题得到解决,我们的汽车工业节能减霾也将迈出实质性的一大步。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