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传祺怎么就神奇了? 访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

2013年12月09日 09:17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尽管是第一次见面采访,但看得出来,和许多企业家一样,健谈的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也“喜欢多说两句”。

  从批评某些自主品牌“看到市场好就去忽悠消费者”,到广州车展同一个屋檐下也不讳言“T-BOX智慧系统已经远超通用Onstar”,他的直白高调在深合媒体胃口的同时,也让很多人心生疑惑:成立不过6年、车型仅仅3款,吴松凭什么这么牛?

  良药苦口

  很显然,这股底气最直接的来源,就是传祺系列产品,尤其是GS5火箭般蹿升的优秀表现。

  据最新统计,今年1月到11月,广汽传祺销量超7.2万辆,同比增幅167%。11月更是首次过万,达到11000辆。其中,传祺GA3 11月销售3000辆,环比增幅超40%,而“顶梁柱”GS5,前10个月销售4.89万辆。

  在此基础上,广汽乘用车为传祺制定的2014年销售计划为12万辆,2015年则要达到20万辆。

  谈到这些业绩,吴松并没有特意地提升腔调。在他眼里,这更像是意料之中的水到渠成。相比之下,近两年自主品牌都纷纷推出新品,但多数发展不顺,前途未卜,传祺为什么能够取得开门红?

  吴松的回答,首先提到前期的精心谋划。在对国内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进行考察之后,广汽乘用车决定,自己的第一款产品从高端起步。随后便是阿尔法·罗密欧底盘技术的引进与GA5的问世。

  与其他合资自主品牌一样,晚生晚育下的传祺,没有赶上中国汽车市场最好的黄金阶段。而比拼品质、品牌的微增长时代下,先天不足的自主品牌遭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然而在吴松看来,这种困难对广汽乘用车而言,是一剂苦口良药。

  “如果一开始就卖得供不应求,恐怕我们很难保证脑子不发热,一下子搞出很多品牌。艰辛让我们对做车有了更冷静和深入的认识。”吴松说。

  而传祺现在的表现,也佐证了这份谨慎的价值。

  四个原因

  从数据上看,GA5的销量并不大,2012所全年共计9600辆。但吴松认为,GA5为传祺第二款车,即现今的王牌产品GS5的爆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GS5在同级别产品中居于领先,不仅在于它融合了丰田的精益生产、广东人的务实精神,更源于我们自己构建的生产方式。”吴松点出了传祺一炮打响的真正秘诀。

  在他看来,传祺的成功,体现了广汽乘用车在生产方式上的成功变革:

  一是工艺。广汽乘用车的员工对工艺有着自主改变的权力。企业实现了效率的提高与生产作业的简洁、轻松化。

  其次在研发上。广汽乘用车采取彻底开放的态度,以广汽研究院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为基础,联合全球独立的研发机构,以及供应商的研发部门,构建起全球研发网络,实现了产品的同步开发。

  第三个重要方面,是一套世界水平的供应链生态圈。

  “关于这方面,我们是经历过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吴松说,合资企业的出身,让广汽乘用车最熟悉日企的供应链模式,但简单照搬的拿来主义,成就不了传祺,原因“一是成本高,二是文化的排他性”。

  在吴松的主导下,广汽乘用车摈弃了欧美、日韩当前两大供应链体系的弊端。遵循规则、流程,在竞合中与供应商共赢,建立起传祺自己开放、包容、持续的“生态圈”,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性能的快速提高与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最后是集群网络营销模式。4S模式与卫星店相结合的渠道体系,解决了单纯一个4S店成本过高、1S店展厅形象欠佳、郊区不便车主的多层难题,在保障经销商的利益同时,又能最大化地给车主带来维修保养的便利性。吴松表示,2014年该模式将推广到县一级。

  最怕两类人

  整个采访过程里,吴松最爱说的有两件事。一个是参与《变形金刚4》的拍摄,一个就是J.D.Power评比中的好成绩。

  今年11月,在国际满意度评测机构J.D.Power公布的2013年度新车质量研究(IQS)报告中,广汽传祺品牌排在自主品牌的第一位,将长安福特、东风本田、上海通用雪佛兰等主流合资品牌,甚至不可一世的南北大众甩在了身后。

  “J.D.Power曾认为十年之内,自主品牌突破不了这项调查的平均成绩。现在,他们服了。”吴松说。

  当然,直到现在,围绕“合资自主”孰是孰非的争论依然未止。传祺“买来”的底盘、变速箱等关键技术,也让“伪自主”的质疑不时响起。

  对此,吴松的回应是“广汽乘用车的产品不是模仿”,而是欧洲的技术、日本的制造工艺和质量管控,以及全球供应商各自优势的融合。这些经验与成果都归属于广汽,并逐步内化为传祺自己的DNA。

  似乎是为了强调广汽乘用车和自己那颗“自主的心”,吴松提起了初创时的艰难。除去合资伙伴的冷淡,从待遇优厚的合资公司招兵买马就是件不容易的事。

  “都躲着我。以至有段时间,集团领导批评人时都会说:不好好干,就把你送到吴总那里。这句话比啥都灵。”吴松笑着说。

  等人招到了,问题却还没完。“我自己挺怕两类人。一类是合资出身,整天唉声叹气,觉得做不过外国人;一类从自主品牌过来,觉得什么都可以搞。把市场带来的机遇误以为是自己的实力。悠闲自得,活得很愉快。”

  “怕”的结果,就是企业文化的教育。吴松自己就爱举德国和日本汽车翻身的例子,“现在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国。我们更勤劳、 包容和善于学习,为什么不团结起来去创造未来呢?”

  流程最该学

  不过,尽管肯定日韩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但在吴松看来,这条路已然不适合包括广汽在内的中国自主品牌。

  “广汽乘用车只能走跳跃式发展。”吴松的理由有二:“主场”已经失陷。100多个外国品牌逐鹿中国市场。自主品牌没有时间,也没有成长的空间。其次,其他国家社会文化中的凝聚力,难以复制。

  吴松认为,外资品牌最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是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是流程。通过流程的规范,就能够实现企业的高效。因为错误的地方不会再犯,好的东西则可以延续。

  当然,外资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进口价格虚高、投放国内市场时的减配等等。而这也凸显了自主品牌存在的意义。

  “做车和做人一样,要有一个底线。有些可加可不加,或者法规没有要求的配置,都能够在传祺身上找到。而只要我们保持品质,不断增加配置,就倒逼外资不敢偷减,最终让消费者得利。”(记者 何晓亮)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