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停车费又涨 广州市中心不堵仍难

2013年12月09日 09:5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记者黎旭阳 摄

  对车主来说,这个消息或许很杯具——广州市中心的停车费明年将大涨。刚公布的涨价消息是:天河等一类路段咪表收费被调整为5元/半小时,一天最高限价80元!这绝对是停车费高价的前奏啊!不过,车主心里必然有疑问:停车费一涨再涨,到底对治堵、缓解停车位紧张能起什么作用呢?

  涨价前奏:

  咪表也分三等了

  什么都在涨价!这回轮到广州中心区的停车费了。本月2日,广州市物价局官网挂出96条咪表路段收费标准。德生咪表公司经营的96条路内停车场将按照三类标准收费。其中最贵的一类地区标准为8时至22时收费5元/半小时,24小时收费80元。最便宜的三类地区24小时最高收费32元。此前一类地区4元/半小时咪表收费成历史。不过接下来还有更多停车涨价政策待实施——据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停车场收费改革将在年底前完成听证,目前听证方案已经上报市政府。按此前披露的改革方案思路,已九年未变的停车场收费标准将有变,广州拟对停车场收费进行差异化改革,即中心区适当提高停车价格,天河城、北京路等中心城区一类地区的停车费将要上调,停车价格将有大幅度涨价,而住宅停车收费不变。

  车主质疑:费用涨了,就不堵了?

  问一:到市中心的车会减少?

  停车收费到底能否减少人们开车出行,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对此,有车主认为:收费高了,开车的人自然会考虑成本因素,开车到市中心的几率自然低了。但仍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广州公共交通体系虽然完善不少,但尚未做到四通八达。为了出行方便,目前的收费也并未到不可接受,虽有负担,但开车的会继续开,对缓解交通帮助不大。

  [解析]相比发达国家公共交通系统高达50%以上的分担率,广州还远远不够。人们目前仍愿意以金钱换时间和便利。只有继续下大力气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和研究,加强停车基础设施建设,地上地下齐发掘,停车难、堵塞等问题才能更好缓解。

  问二:违章停放车辆会更多?

  不少车主更为担心的是:停车费虽然提高了,但在路边违章停放的车辆可能增加,交警部门如何严管违章停车是关键。采访中,有车主表示,目前广州街头机动车乱停放的现象依然很严重,包括繁华中心城区。“尤其是现在临时办事,需要短暂停车的人很多。为了节约成本和侥幸心理作怪,基本在路边乱停就是。”这是有前车之鉴的,此前上海停车费上调后,上海黄浦区八条街道一度曾出现过1/3的道路交通能力都被违章停车所占用的情况。有的车主甚至表示:吃一张罚单的钱节省下来的时间成本比停车费还要划算。

  [解析]虽然广州市的交警蜀黍们每天都通过路面巡查、监控拍摄等手段加强违停的处罚力度,并定期通报。但受到警力和监控设备限制,这些乱停放的违章现象并非能做到100%杜绝,交警开出的罚单中,甚至连一半的违章量都达不到。但交警对记者表示,严惩违章乱停放这是工作重心之一,任何时候都不会放松,日后也会有更多手段来进行监控处罚。

  问三:小区车位价顺势涨?

  虽说明年要涨的只是中心城区的经营性质停车位,住宅小区不涨,但这种停车难带来的价格水涨船高几乎已成连锁反应。同时,中心城区住宅小区停车位配套同样紧张,今年来,多个中心城区楼盘停车位总价上涨至40万元以上一个,且被疯抢,这已经是现实。虽然,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楼盘物业表示,临保停车费暂时不上涨,但实际上海珠区、越秀区、白云区等地不时爆出楼盘背离物价局停车收费标准,私下提高停车月保费的新闻。

  [解析]无可置疑,停车位也成了刚需了。目前市中心售价在30万~40万元的停车位比比皆是,而且不少已出售一空,小区停车位也变成了少数人的财产。在中华广场附近一楼盘,买不到或买不起停车位的小区居民被迫从中介手中承租那些高达1300元月保费的停车位。在缺乏有效和严格的价格监管情况下,市中心商业楼宇、咪表的停车费持续上涨,住宅小区的停车费自然也会“大胆”地连锁上调价格。

  问四:公共交通应该更优惠?

  停车费上涨,目的是为了减少大家开车的几率。那么,不少车主提出自己的看法;政府应该更多手段鼓励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非强迫性质。车主小李说:“停车费涨我理解,国外很多大城市停车费也很贵,但这些收取的费用能否更好地投入到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上呢?让大家心甘情愿乘坐公共交通,这才是持久的办法。”有车主指出,这些增收的停车费应该补贴到公共交通中,让地铁、公交的票价更优惠,吸引更多人不开车。

  [解析]从价格杠杆原理来说,合法地提高收费,同时提高公共交通通行效率和便利性,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是一种积极的行政行为,也能减少因一味提高停车收费,但公共交通系统依然出行难导致的民怨,这样拥堵和停车难都并没有得到实质解决。毕竟,治堵、停车位合理使用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必须要有配套的管理,资金流向要透明化。

  提高停车费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治堵,减少市民开车前往市中心,但是效果真有这么明显?在记者采访当中,不少车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数字说话]

  广州停车位三抢一

  市交委负责人介绍,按照统计口径全市现有中小客车数量为179万左右,全市有经营性质的停车泊位是62.5万个,两者比例为1:0.35,几乎是三辆车抢一个停车位。在国内其他城市中,北京的比例是1:0.27,上海是1:0.37,深圳是1:0.34,武汉是1:0.3。广州的停车场的建设跟不上车辆的增速。2007年底到2008年初,广州的中小客车保有量是81万,但到2013年已经增长到了179万。与车辆增长相比,住宅小区停车场的配建标准明显滞后。市规划局负责人介绍,1988年时广州已有停车场配置标准,但由于广州私家小车很少,并未给住宅楼配置停车位标准。但之后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长,矛盾开始出现,2001年、2007年和2012年分别对配置标准进行更新,到2012年时已经调整为每户1.2到1.8个停车位,但仍难以满足需求。

  “点赞”支招:

  出门先上网订停车位

  国外大城市为中心城区停车位紧张问题也绞尽脑汁,也不乏好办法。如为了让市中心停车位更合理使用,纽约、伦敦等城市的车主在出门前,都可以在市政府挨批的收费停车场网站上,查询到市内所有停车场的地址、价格和停车容量等重要信息,并且接受网上预订停车位。车主在出门前只要选好位置和价格满意的停车位,输入信用卡号和使用时间,届时只需要到时驾车直接停入即可。既不用费时寻找,更省事省心。客观来说,还减少了车主开车到处转悠找车位带来的马路车流量,减少堵塞机会和更加环保。这种办法其实非常值得广州等大城市采用。

  另外一种值得点赞的好办法是自动化停车设备,这正在欧洲普及,中国还比较少见。在自动化停车设备里,司机把车开到车库的一个钢板输送台上,人离开。然后这个能自动输送的钢板输送台自动会将车送到空的车位上,不需要司机烦恼找位,减少了通行道等设备使得停车楼的尺寸更小,停放数量是传统车库的两倍,只是目前这种智能的停车场造价昂贵。对此,广州市停车场行业协会秘书长冯义升认为:要想缓解停车难,不是“上天”就是“入地”,可以先大力建设小区的“立体停车场”。

  [他山之石]

  国外停车不便宜

  日本:贵得让人放弃开车

  日本停车费高昂,每小时600日元,约合50元人民币,东京市区动辄200元人民币/小时左右的停车费也让普通工薪阶层主动放弃了开车进城。而且违章乱停代价更高。在东京,“地同价不同”的停车场收费体系使得很多东京人在开车出行之前,先得找好停车场。大公司一般不给员工提供停车位。不过日本的公共交通很发达,人们上班90%以上乘坐公共交通。

  美国:咪表限时停车

  美国停车收费取决于停车地点。公共场所由政府决定是否收费和收费标准;私人经营的停车库或停车场的收费则遵循市场规律。如纽约是美国停车最困难也最贵的城市之一,曼哈顿区为例,收费标准如今涨到3美元一小时,而且只允许1~2小时,繁忙时智能停半小时,很多干线禁止停车。超过限时要被抄牌,没有自己的停车位又有车的居民只能每天傍晚抢占住家附近的夜间免费停车位,早上7点前就得走人或投币打卡交费。

  法国:淡季免费

  法国巴黎为例,路边的停车位周一到周六早上9时到晚上7时之间收费,夜间和周日免费。收费分三个区,每小时费用从3欧元依次递减到1欧元。八月份,在巴黎旅游客人最少,巴黎本地居民也出外避暑的时候,市区的一部分街道上可以全天免费停车,地下停车场也会降低收费。

  荷兰:世界第三贵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汽车的停车费之贵被誉为世界第三高,据统计月平均停车费用为805美元。因此,自行车变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公共交通工具,在阿姆斯特丹每个街道都会有自行车的停放和租赁点。

  [网上众议院]

  @猫奴simin:就怕涨的永远只有费用没有服务。

  @吖宇_Bb_:这些涨价正常,但幅度要百姓认可,关键还是老城区停车乱,停车难、停车贵、收费垄断等问题。

  @豬豬侠_超人:收费向香港靠拢,工资向非洲看齐。别来广州看广州塔,停车费比住酒店贵。

  @手中木偶:早就应该涨价啦,每小时50元。直接解决停车位不足这一难题。

  @扁豆Chan:住宅停车费怎么不见物价局去管?看看深圳市物价局,多年把住宅停车费统一规定路面110元月租,地下250元月租,广州市作为省会竟然比不上特区。(文/记者邓莉 图/记者苏俊杰)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