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0年前千辆私家车逍遥广州 开上街回头率惊人

2013年12月24日 09:2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上世纪三十年代,永汉路(今北京路)一带已有小汽车出现。

  大修马路前,轿子是最重要的陆路出行方式,轿夫绰号无尾马,时速只有6公里,出行体验算不得多愉快。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城墙的倒掉和马路的开辟,私家车成为达官贵人和富商巨贾的新宠。这些动辄售价上万银元的奢侈品渐渐出现在广州街头。1929年,广州还只有百多辆私家车,到了1933年,私家车数量已经近千,这些被人们戏称为“无牙老虎”的奢侈物,时时鸣着响亮的喇叭,招摇过市。

  不过,在大修马路之前,富人出门大多坐轿,而穷人,则只能坐“11路车”了,所谓“富人基本靠抖,穷人基本靠走”正是当时出行方式最真实的写照。

  大修马路之前

  无尾马随叫随到

  坐轿子优哉游哉

  很多清装戏里,但凡有“富二代”出现,总有其骑着高头大马,沿着大街一骑绝尘的镜头。如果你穿越到清朝末年的老广州,就会发现这样的镜头纯属无知。那时城里城外的上千条街道,大多只有两三米宽,两旁商铺林立,走鬼扎堆,别说骑马了,连马车都走不过。你若不想走路,那选择只有一个——坐轿子。

  你也别动不动就被电视里的八抬大轿或四抬大轿给弄迷糊了,也想自己弄一抬来坐坐,这叫逾制,搞不好就会被官府抓去打一顿板子。按照规定,只有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才有权乘坐八抬大轿,道台以下的官员,只能坐四抬大轿。当时富可敌国的十三行商人,多数都要捐个三品以上的顶戴花翎,才好威风凛凛地坐着大轿,与官员平起平坐,否则,就算再有钱,也只能坐着两人抬的小轿,缩头缩脑,灰溜溜过街。

  不过,就算你有私家轿子坐,也别指望能走多快。按清末来穗的传教士卫三畏的说法,轿夫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6公里,再快也不行啊。两旁的商铺本来已差不多“手握手”了,偏偏还有算命的、卖草药的、看相的、补锅的、剃头的、卖书的、修鞋的……把街道挤得满满当当。卫三畏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总是赞叹广州人的温和与礼貌,因为在这么狭窄的街道上,居然“不见争吵骚乱,也罕见事故发生”。

  大修马路之后

  买车贵养车更贵

  开上街甚有面子

  老广州的轿车几乎全靠进口,每辆售价近1万银元,只有官方要员和富商巨贾才支付得起,到上世纪30年代,全城共有近1000辆私家车,招摇过市。

  说了轿子这种传统的出行工具,现在我们该说说汽车这一现代交通工具了。广州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大修马路,搭起了数十公里的交通路网之后不到十年,公交车就成了平民百姓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谓“搭到加拿大,快趣好世界”,花上一角两角毫银,就能走遍广州,性价比确实很高。但对真正的有钱人来说,私家车才是身份的象征。当时压根没有国产汽车一说,汽车全靠进口,像福特、雪佛兰等你我耳熟能详的品牌当时也极受欢迎,不过价钱就贵得不是一点半点了。

  翻翻上世纪30年代报纸上刊登的汽车广告,你会发现,一辆进口小轿车的 售价在数千到上万银元之间,当时一个中等家庭的年收入也不过数百银元,就算不吃不喝,要想买车,也得攒上十几年。因此,买得起车的,不是高官,就是巨贾。当年西关有个名医叫黄宝坚,他的少奶奶颜妙芳被誉为最后一位“西关小姐”,颜妙芳年轻时就常足蹬高跟鞋,身穿最入时的旗袍,频频出入长堤一带,溜冰跳舞,每次都挣得无数回头率,对此,她的坐驾——一辆福特牌小汽车实在功不可没,当年有私家车的人少,开私家车的女人更少,实在是难得的街头一景啊。

  当年的私家车稀罕到什么程度呢?根据1934年《广州年鉴》的统计,1929年,广州大概有100多辆私家车,之后数年持续增多,到1933年增加到近1000辆。虽说私家车数量的猛增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了这一段时间内广州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与整个城市数十万的人口总数相比,仍是沧海一粟,因此,能开着私家车上街,真是倍有面子的事情,当然,更不用操心堵车的问题。倒是由于汽车经常开得太拉风,动不动就出个交通事故,因此被坊间的媒体送了个“无牙老虎”的诨号,眼里没人的私家车司机也常见诸报端,大受批评。

  开车就要考驾照,不过并不难。按当时市公安局的规定,驾车男女必须成年,要求识文字、四肢健全、视力听力良好,且没有精神疾病,考试分交通规则、机械常识和驾驶技术三项,前两项口试即可,驾驶技术当然要实操,也分路考和桩考,考试合格,驾照到手,就可以上路了。不过,自行驾车的达官贵人总在少数,多数都会雇个司机,才不至失了身份。

  买得起车,还得烧得起油,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升汽油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为30多元,也比现在贵多了,而抗战一爆发,汽油限量供应,这油价更涨到天上去了。因此,当时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公交车,都纷纷实施“油改炭”工程,不烧汽油,改烧木炭了,其省钱攻略,跟现在的“油改气”有得一比,只是一烧木炭,车屁股后黑烟四起,实在是苦了路人。

  买车还要看广告,不但报纸上可以看到各大车行的广告,还有专门的汽车杂志,像《远东汽车杂志》、《汽车世界》等在市面上甚为畅销,福特汽车的广告尤其多,无非标榜自己“华丽稳妥、轻便坚固、廉价耐用”。您还别说,经过不懈的宣传,福特汽车真成了广州街头跑得最多的汽车,深受有米一族的欢迎。(采写/记者王月华)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