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日系车企学会在逆境中安身

2014年01月10日 09:48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去年8·15日本战败投降纪念日前,我曾在《日系车企命运取决于中日关系》一文中说:“日本是战争的发起者,中国民间反日情绪的源头,日本政府在中日关系‘二次正常化’中自然负有更大的责任,须做出更多的正面努力,而不是相反,比如,高官参拜靖国神社等,不断伤害中国人的情感……中日关系正常化了,日系车企在中国的经营才会有正常化的可能。”没想到,日本首相安倍把参拜靖国神社安排在了年底。此举对中日关系来说可谓雪上加霜,而对日系车来说也绝不是什么好事。目前,看不到中日关系有什么转机。尽管中日关系恶化已经给日本经济和日中双边经贸造成了损失,但安倍似乎并不惧怕。我怀疑,安倍甚至想借此机会让日本经济摆脱对中国的“过分依赖”。现实是,日本经济整体上还不错,安倍在国内的支持率虽降至50%左右,但看不到会被赶下台的迹象,他还踌躇满志地声称要打造“辉煌日本”。如果安倍走完这个任期,并连任成功,继续执政5年,且在对华问题上顽固不化,致使中日关系也紧张5年,伴随着一系列政治、外交冲突和争议,日系车企将很无奈。所以,对在华日系车企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在中日关系有可能长期紧张的逆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回顾一下去年的相关情况,你会发现,尽管中日关系却没有一丝好转,并伴随着一系列争端,但日系车在华销量和市场份额恢复得相当不错。奇怪吗?有点,但也不难理解。除日元汇率下跌给日系车带来了成本和价格优势,日系车更新换代、新设计和新技术使产品力大幅增强等原因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日系车企采取的一系列自救措施见效;民间对中日关系的看法趋于理性,中国政府依法办事,没有刁难或歧视日系车企。

  2012年9月打砸日系车事件发生后,日系车企很有针对性地先后出台了一些类似“车主0损失”的补偿措施,并增加了相关的车辆和人身保险项目,来消除车主的后顾之忧;还推出一些特别的售后服务举措,为车主提供更高的附加值。没有这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消费者对日系车信心及日系车销量的恢复,是不可想象的。

  另一方面,西安打伤日系车主的嫌犯被绳之以法,表明了中国政府不会因中日关系紧张而对违法犯罪行为网开一面的姿态。打砸日系车事件在舆论和民间也引起了热议,爱国与犯罪、爱国与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爱国与消费者购买行为、日本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区别等问题,在争议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厘清,人们对日系车及其车主的态度趋于理性。一年中,我曾在东北、华南、华东、西南等地采访,有机会时总要向当地人打听对日系车的态度,没听到有人担心买日系车会有特殊风险。

  可以说,中国公众、日系车主、日系车企、中日双方合作伙伴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如何在中日关系紧张状况下,理性务实地看待和处理相互的关系。

  但这并不是说中日关系紧张不再会对日系车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中日关系紧张或多或少地都会影响一些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换句话说,如果去年以来中日关系趋向好转,日系车恢复的速度会更高。而且,如果在紧张关系中再出现一些更严重、更刺激的事件,前述利益和情感相关各方之间已经形成的微妙平衡就随时有可能被打破。所以,日系车企还要对最坏情况的出现做好预案。

  这种预案当然不该包括一走了之。这不仅是因为中国太重要了,日系车企已经在中国扎下了根,而且是因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40年了,目前的困境其实只是历史的瞬间,“二次正常化”符合双方和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双方应该有智慧和能力最终找到妥协的办法。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丰田章男日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说:“中日之间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每一个日系厂商都在确保中国本地员工的雇用,也都在与合作伙伴一同努力开展事业,所以政治问题归政治问题,作为我们汽车行业来讲,仍然是以‘优秀企业公民’的心情,希望通过确保雇用本地员工、造更好的汽车等种种努力,为中国巿场切实做出贡献。因此,我也想拜托相关各位努力争取业务不受这些问题的影响,或尽可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丰田中国执行副总裁董长征也说过:丰田在世界各地都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是因为它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而要在中国赢得消费者,就必须做得更好。

  我认为,这是日系车企应有的态度。(何仑)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