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取消股比限制,最纠结的是跨国公司

2014年02月14日 09:06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最近,有关整车合资企业开放股比的争议火药味十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一句惊人之语——“谁说要放开股比,谁就是大汉奸”——更让这种争议火花四溅。小季很想听听老边的说法。

  小季:对董杨的“大汉奸”之说您怎么看?

  老边:我看他自己都未必相信这个说法,只是想以此在气势上、情感上压对方一头。这也说明,传统意识形态和偏狭的民族主义在中国还很有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有瑞典人骂沃尔沃是“瑞奸”吗?捷豹路虎卖给了印度塔塔,有谁戴上了“英奸”的帽子?IBM把个人电脑业务卖给了联想,有谁成了“美奸”?到中国这儿,就成“大汉奸”了,让世人耻笑。

  小季:我看了您写的《取消车企外资股比限制没那么可怕》。您的意思是即便取消了股比限制,跨国公司也不会与中方伙伴离婚,另起炉灶。可最近一位业内人士对我说,有一个合资企业,外方故意把企业做亏,中方资金不足,被迫让外资控股,这已经成了外方惯用的伎俩。

  老边:这一点也不奇怪,但他说的那家企业肯定不是整车合资企业,而是其他行业的,或者是零部件企业。我曾在那篇文章中说过,汽车的产销链太长,利益相关方太多,所以整车合资企业和其他企业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特点使整车合资企业切割之后另起炉灶的难度和代价极大,特别是目前那些主流合资企业都达到了百万辆级的产能。这个特点也使外方一旦离开了中方合作伙伴,很多事情就根本搞不定。当初上海大众形成50:50的股比时,并没有汽车产业政策的限制,但外方考虑到中国实在很特殊,没有中方合作伙伴会寸步难行,想分散风险,所以谈成了这个股比,开了先河,成了规矩。30年来,这种对中方的依赖没有根本的变化,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是如此。

  小季:可雷诺-日产总裁卡洛斯·戈恩曾经说,中方对合资企业的贡献等于零。

  老边:卡洛斯·戈恩不是神,也会犯错误。这句话或许是他所有蠢话中最蠢的一句。当然,这并不妨碍他让对东风日产营销做出重大贡献的杨嵩升任日产全球营销负责人。不知他会不会感到,自己当初打出的那一巴掌在外面转悠了10年之后,转而击中了自己的嘴巴。

  小季:全球第二大汽车租赁企业AVIS与上汽成立股比对等的合资公司,恐怕也是因为害怕,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市场上,没有强大的中方合作伙伴,一起中国特色的官司外加媒体公关危机,就可能要了自己的小命。

  可大众也的确在和一汽争夺一汽大众那9%~10%的股比。一旦开放股比限制,估计也会要求控股。

  老边:这是两回事。大众目前要求增加持股,充其量是谋求对等。股比开放后,大众肯定想控股,但绝不会离婚,除非它不想在中国混了。但它要想控股,就得跟一汽谈。一汽能答应吗?即便答应,条件也一定是要大众出血交易。以一汽的强势,以往跟大众、丰田的交易,都是赚多赔少。你想想看,别的合资企业都是50:50,大众要求把自己的股份从40提升到49或50,一点也不过分,政策允许,都如此艰难,舆论反应那样强烈,至今还没有一点眉目;那么,如果股比开放,它要是谋求控股,那可就更难了。

  另外,你前面说的那种外方把合资企业做亏,逼中方转让股份,在整车合资企业没什么可能。一汽大众成立初期,连年亏损,德方嗷嗷叫,有人甚至表示要撤资,而中方则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为什么?一汽是超大国企,亏了有政府兜着,而大众就受不了了。和一个大型国企合资,外方比中方更怕亏损,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

  还有,大众做亏合资企业,市场份额必然缩减,等于给了通用、丰田、日产、福特等竞争对手一个千载难逢机会,除非外方都商量好了,一起做亏,来谋求控股。这可能吗?

  小季:那会不会一家先控股,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

  老边:首先,不管别的跨国公司如何,以丰田为首的日系企业就不会。看看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可预见的未来就会明白,谋求控股就是找死。

  通用也不会。它对中方合作伙伴的依赖程度最深,同样的别克品牌,基本相同的车型,在别的地方日薄西山,在中国却风生水起,全靠中方合作伙伴。而且,上海通用已经形成了国内一流的、完整的汽车研发、零部件供应、制造和销售体系,未来一旦条件和时机成熟,谋求控股的恐怕是中方了。

  日系企业和通用不玩控股游戏,别人玩,就得先和中方窝里斗得一塌糊涂,两败俱伤,把市场让给日系和通用,之后再孤独地、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石头过河。

  小季:既然开放股比,外方也没有多大戏,为什么还要通过自己的政府机构,压中国开放股比?

  老边:股比限制这个规定与国际通行的惯例和游戏规则相悖,看着就别扭,就像一群人打牌,别人都得遵守同样的规则,到你这儿规矩就变了,而且你说了算,凭什么?你的规矩让大家总感觉碍手碍脚的,必欲除之而后快,这也合情合理。

  所以,一些跨国公司总想尝一尝在整车合资企业控股的滋味。可控股之后又会怎样呢?我看,他们对此的估计严重不足。不妨看一看,那些最成功的合资企业,都是利用中方合作伙伴本土资源最充分的企业,都是在全球标准与本土化的微妙平衡上做得最好的企业。很多外方人士看不明白这一点,只看到与强势中方争夺话语权的烦恼和代价高昂的沟通成本,看不到充分利用中方优势资源带来的巨大好处。

  我接触过一些外方独资企业的高管,他们说最费神费力的是和总部之间的沟通,那边实在是太不了解中国了,常常让人感到绝望。而在合资企业中,那些懂中国且聪明的外方高管,都善于利用中方股东或高管的影响力,来阻止总部的愚蠢决策。

  我们总说合资造成了中方对外方的依赖,这话有道理,但同样也造成了外方对中方的依赖。

  股比开放,外方谋求控股,必定是一场和中方伙伴、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竞争对手、政府、消费者乃至媒体舆论的多方博弈,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是搞不定的,足够让他们纠结的。这样的时间对自主品牌来说,还不够吗?

  (何仑)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