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开车千万别玩失踪 雾天行车注意事项

2014年03月20日 10:18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CFP供图

  由马来西亚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航MH370自从本月8日凌晨失联以来,至今仍未有任何消息,而机上包括154名中国同胞在内的共239名乘客和机组成员也是杳无音讯,时刻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隔行如隔山,我只知道乘坐民航出行依旧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方式。与其担忧空中迷航,还不如以更加严谨的态度面对日常驾驶。尤其是在交通形势复杂且雾霾天气渐多的今日,如何保证自己的车辆永远能够清晰的出现在其他交通参与者的眼中,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开车,我们不能玩失踪。

  雨雾天的用灯技巧

  最近的天气让人不爽,整天飘着无精打采的小雨不说,极高的湿度还带来持续的雾霾天气。这种天气驾车出行比平时麻烦而且危险,你知道怎么应对么?

  合理运用灯光

  雾天行车,一定要打开前后防雾灯、尾灯、示宽灯和近光灯,利用灯光提高能见度,看清前方车辆及行人、路况,也让别人容易看到自己。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雾天行车不要使用远光灯,因为远光灯射出的光线容易被雾气漫反射,影响视线。驾驶员所熟悉的氙气大灯发出的光呈蓝白色,在非雾情况下具有明亮的特点,但在雾天容易产生光障,不利于观察路况。不到万不得已不开双闪灯,往往使后面司机不清楚前面车辆的意图。

  开车更要规矩

  急脾气的车友在雾天一定要有所收敛:当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一般视距10米左右时,时速控制在5公里以下。当遇大雾,能见度极低的时候,建议您最好把车开到路边安全地带或停车场,待大雾散去或能见度改善时再继续前进。同时,雾天行车时要严格按车辆分道线行驶,不要长时间占用超车道行驶,一般道路上更是切忌跨中间线超车。

  在大雾天气下,应尽量减少并线,最好跟车走,并且与前车保持距离,控制车速。尽量靠路中间行驶,以防不小心落入路侧的排水沟或者与路边临时停车等待雾散的车相撞。行驶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路面是否结冰、结霜,在有冰、霜情况下,路面水汽重,容易造成车辆打滑。

  营造最佳视线

  大雾天气,能见度就已经很低,偏偏伴随着空气的高湿度,还特别容易造成车窗玻璃结雾的情况。一旦结雾,挡风玻璃上凝结的水汽会使驾驶者视线受挡,还会使对面来车射出的灯光显得特别耀眼,因此行驶中要勤用雨刷刷去挡风玻璃外的水汽,以提高视线的清晰度。

  如果结雾出现在挡风玻璃内侧,你懂得如何处理么?对于有天窗的车辆来说,将天窗上掀一条小缝是个不错的主意。由于天窗外掀,因此不会有风灌进车内,而开启天窗所形成的负压却能够在车内形成微弱的空气流通,用这个办法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去除结雾,但用毛巾将结雾擦除后用这个办法却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不结雾的效果。

  更为积极的做法是去汽车用品市场购买专用的除雾剂。将这类除雾剂喷涂到汽车玻璃内表面上,并擦拭干净,在清除玻璃污垢的同时,便可形成一层透明的防雾膜,它可以有效防止水汽在玻璃上凝结形成的雾层,喷擦一次可防雾10天左右。但如果想省钱的话,同样有土法应对,方法也很简单:将洗洁精按1:10左右的比例兑上水,然后将它涂抹于前后风挡玻璃内侧和后视镜镜面上,待晾干后再用鹿皮或柔软的干布擦净即可。虽然不能与专用除雾剂的效果相比,但也能保证一段时间不结雾。另外,在挡风玻璃上涂抹一层薄薄的甘油、酒精或盐水作防雾剂,也可防止挡风玻璃内表面在短期内结雾。等天气转晴或视线变好,只需用干净的湿毛巾擦去挡风玻璃上的液膜即可。

  避免二次事故:“秀出”自己

  发生交通事故后,只要车辆还能够动弹,那么我们必须迅速将车辆转移至路边,并切断电源,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记得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事故,两辆小车夜晚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轻微摩擦,情况并不严重,但双方司机各执一词,没想着将车辆撤离路面,甚至没想到要打开车辆的双闪灯警示后车,竟然就在高速公路上争吵起来。结果惨剧发生了,一辆大卡车因为没发现道路中央这出闹剧,疾驰而过,两位无知的司机同时命丧车轮。这件事其实反映了中国很多驾驶者的共性。一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往往情绪激动,容易发生争执。其实在事故双方都有车辆保险的前提下,为了一点小摩擦上火甚至大打出手完全没有必要。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发达国家,人们之间更多的是询问对方有无受伤之类,反差相当强烈。二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人们不仅缺乏对自己以及车上乘员的保护意识,多半也很难去考虑到其他车辆的通行便利,欠缺对其他车辆的警示,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二次事故。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你知道该怎么应对么?

  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

  在将事故车辆靠边停妥之后,车上人员也应该迅速下车并撤离至安全区域。比如在高速公路上,人员应该翻越护栏,撤离至路肩之外。而在一般的道路上,所有人也应该离开路面,停留于有路沿的地方。此时,方可以拿出电话求救报警。如果事故中有人受伤,则在电召急救的同时,将伤者也转移到安全而平坦的区域。如果受伤较重的,在转移伤者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搬运方式,以保护伤者可能受伤的脊柱。

  车后应设置警示标志

  虽然车已经被转移至路边,但必要的警示却是不能少的,要知道每年发生于紧急路肩上的事故可不少。虽然在无紧急情况时行走路肩是违章的,但为了预防万一,我们还是要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至于雨雾天气、夜晚或者是无路肩的普通道路,这种警示就更加必要了。

  每辆车都随车配备了警示三角牌,问题在于,这个警示标志应该摆放在车后多远的距离呢?专家建议,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警示牌要放置于车辆身后至少100米远的距离,才能够给后车提供足够的应变时间。而如果是在能见度低的天气或者影响视线的弯道中,这一距离还应适当加长。至于普通道路而言,警示牌也至少应当与车尾保持50米左右的距离。

  日行灯:全天候安全保障

  日间行车灯是指使车辆在白天行驶时更容易被识别的灯具,装在车身前部。也就是说这个灯具不是照明灯,不是为了使驾驶员能看清路面,而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有一辆车开过来了,是属于信号灯的范畴。日间行车灯的最大功效,不是在于美观,而在于提升车辆的被辨识性。

  为提高行车安全性,欧盟规定自2011年起,欧盟境内所有新车必须安装日间行车灯。日间行车灯不同于普通的近光灯,是专门为白天行车照明而设计。使用了LED技术的日间行车灯,节能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能耗仅为普通近光灯的10%。当汽车发动机一启动,日间行车灯则自动开启,以引起路上其他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的注意。当夜晚降临,驾驶者手动打开近光灯后,日间行车灯则自动熄灭或者调暗。

  已进入后装市场

  早期的日间行车灯,多半采用的是卤素灯泡,虽然耗电量不大,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车厂们所设计的昼行灯多半采用更高亮度的LED配置,能大幅降低达35%的电力,可增加电瓶的寿命,且LED的最长寿命更达80000h-100000h,几乎等同于车辆的使用年限。只是新车不断在设计、新增DRL日间行车灯的配置,那对于未有配置这类设计的车种,灯泡大厂或者灯具厂是否有提供对应的专属套件可作为升级?这似乎是消费者比较关切的问题。好消息是近年来不少国际灯具厂牌都推出了让车主们自行升级的日行灯产品,虽然无法做到像原厂日行灯一样和大灯融为一体,但是无论照度或是其它的各种性能都能符合严格的要求,而且专门的电路设计也可以让驾驶者们在各种光照条件下都能发挥日行灯的最佳警示效果。

  如何挑选日行灯?

  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每周洗一次车不算频繁。如加装了防水性不佳的日行灯,就要时时留心灯具是否会被洗车的高压水枪冲坏,所以在选日行灯时一定要注意灯具的防水性能。名牌日行灯产品防水等级达到了IP67,喜欢户外运动或者购买过三防手机的朋友们一定知道IP67,这个等级的设备在水下1米处还可放心工作1个小时,所以我们就不必担心日常雨水、风沙这些小问题了。

  亮度是安全行驶的关键所在。有的朋友会说,既然安全行驶灯是为的起到警示作用,那一定需要在白天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的确如此,但是日行灯又不能太亮。它需要在确保醒目地出现在前车后视镜及行人视线里的同时,又不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这就要将亮度“拿捏”准确,这可就不是一般小型厂家就能掌握的技术,所以在大街上,我们会发现,有些日行灯不是太亮晃眼,就是太暗起不到警示作用。所以,首先在选择日行灯时要注意安全行驶灯的LED芯片是否使用车用级别芯片。其次,优质日行灯的LED光源并不应该是直接照向前方的,而是通过安全行驶灯的多面光学反射组件来将光线折射向地面方向,不会给人炫目感。

  关于提升能见度的几个误区

  误区1:雨大雾大开双闪

  “在雨雾等低能见度天气之下,开车除了要打开大灯、雾灯,也要打开双闪灯。因为在恶劣天气之下,跳动的双闪灯能够起到更好的警示效果,不容易被别的车子撞上。”

  解析:双闪灯,也叫应急灯,按下之后车辆前后两侧的转向灯同时规律性地点亮,具有很强的警示性。这一般用于车辆中途故障停车或者一些突发情况之下。由于其警示性强,在雨雪等低能见度天气下,自然而然也有驾驶者会想打开它以便引起周围车辆的注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否应该在恶劣天气下使用双闪灯呢?其实只要看看一位车主的经历就知道了:那天下暴雨,前面的车子打着双闪灯开得很慢,我从它的左侧慢慢的超车,结果超到一半的时候它忽然变线过来,我们就撞到一块儿了。下车司机还跟我说,为啥他提前打了转向灯我也不让他,可是我根本没看到他有打转向灯。后来才发现,原来车子打了双闪灯之后再打转向灯是没用的。

  知道原因了吧,除了少数高档车外,大多数的车辆在双闪灯打开的情况下,再拨转向灯是显示不出来的。也就是说,在亮着双闪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示意后车自己的转向意图的。尤其是在视野不佳的低能见度天气下,没有预兆的转向变线要比平时更加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在雨雾天气下,打开大灯,最多再打开雾灯,就已经足够了。至于双闪灯,还是留给更紧急的情况下使用吧。

  误区2:车头灯越白越亮

  “如果要升级车头灯,那最好升级成超白光。因为灯光越白亮度就越亮,开车也就看得越清楚。”

  解析:在解析这一流言之前我们必须弄清亮度和色温两个概念。亮度,也就是描述单位时间内光源辐射产生视觉响应强弱的能力,单位是流明;而我们常看到的各种车灯散发出来的黄光、白光或者是带些青紫色的所谓超白光,我们需要用到色温这个指标来衡量它们。色温在3000K左右时,光色偏黄。色温度在5000K左右时呈白色,再往上光色将慢慢偏蓝。不同色温的光,具有不同的照明和视觉效果。不同色温对应不同颜色,不同的波长给人眼造成不同的颜色感觉。色温是度量颜色温度的标准,并不是度量灯的亮度。

  因为发明了氙气灯技术,目前能够生产的灯泡色温最高能够达到10000K甚至更高,但要知道生产、安装这种氙气灯泡在国内外都是违法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大力推广的都是色温4300K的氙气灯,这是在保证对向车辆安全的前提下提升车辆照明效果的。大品牌也有为迎合中国市场而开发的6000K氙灯,只不过并不作为主要推荐产品,而4300K色温也几乎是所有原厂氙气灯的一致选择。所以很多人觉得色温越高越好,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因为色温越高,颜色越蓝,光线的穿透力就差了,特别是在雨雾天。较低的色温则正好相反。因此,绝大多数路灯都是黄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盲目追求刺眼的超白光效果,不仅丝毫不能提升车灯的亮度,反而会对自己的视线造成局限。

  误区3:城里有路灯可以少开灯

  “城市里的路灯照明已经覆盖到所有的角落,可以确保视野。我们不用太早打开大灯。”

  解析:城市夜间路况由于有较强的路灯系统照明,因此驾驶员可以凭借路灯和车灯联合使用来观察路面景物,相对来说对路面及周边的物体就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以便在行车时做出更为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但正由于城市照明系统比较齐全,所以容易让人造成车灯已经打开的错觉。殊不知,夜间的能见度再高,也不能和白天相比,车辆和环境之间的对比度下降,很容易让其他驾驶者忽略自己的存在,从而产生事故。因此,一般在临近黄昏时就应该打开车灯。朱钦

  误区4:白天肯定不需要开大灯

  “只要日光充足,就能保证最佳视野,无需开灯。”

  解析:日光是一把双刃剑。没有光线或者光线太暗,固然影响人们的视线,但光线如果太亮,同样会带来安全隐患。有不少发达国家规定,只要开车就应该打开车灯,无论是白天或是黑夜,为什么呢?因为猛烈的日光下一样会造成对比度的下降,在驾驶员的眼中车辆和环境容易混为一体。比如在雪后初晴的时候,猛烈的阳光加上白雪覆盖的路面,特别容易发生因为观察不周而导致的事故。另外大家都应该深有体会的是,在太阳落山前的一段时间,如果驾驶者的视线正对着太阳,也会严重影响对对向人车的观察。因此,即使国内并无此类的要求,在这些情况下也请驾驶者打开车灯,“秀”出自己。

  南方日报记者 朱钦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