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限牌之后,杭州车市何去何从?

2014年03月26日 09:44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闹腾了这么久,终于还是限了。

  在杭州限牌措施尚未正式公布之前,圈内一位老前辈用这样四个字形容限牌带来的结果:“转?停?关?退?”这四个问号如今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杭城车商面前。

  虽然有些消极,但是不可否认,限牌将给整个杭州的汽车生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在昨晚上演了末路狂花一般的通宵营业之后,接下来的杭州车市究竟何去何从?

  最近几月,车价很有可能向上浮动

  今天,是杭州限牌的第一天。从今天开始的一个月时间里,全市将暂停办理小客车的注册、转移及转入本市的变更登记。

  这也意味着杭州车商将面对有史以来第一个“零销售”的月份的一个月。

  “这次忙完,接下来可以休息好久了。”这是大概是昨天晚上支撑着众多车商加班到凌晨的一大理由。经过了此轮限牌风波后,购买力被彻底透支,而接下来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里,落寞的滋味将会挥之不去。

  参照广州、天津等限牌城市的经验,在限牌实施的前三个月里,汽车销量会遭受严重打击,杭州经销商第二季度的业绩估计也不会太好看。不过,车商们也并不是没有准备。比如通用旗下的一家4S店经理就透露,限牌前一天的销量将不被计入本月,而是作为4月份业绩,从而减少限牌带来的销售压力。

  业内人士估计,限牌之后的汽车消费大概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进入正轨。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半年内,车市的销量和价格都会有很多变化。不少4S店老总已经在担心5、6月份的生意了。

  按照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协议,经销商通常需要完成每月、每季度的销售任务才能获得厂家返利。限牌之后,销量没了保障,经销商在获取返利的能力降低之后,很有可能会通过提高车价来保证利润。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车价极有可能呈现上行趋势,尤其是豪华品牌和中高端品牌。

  长远来看,换购成为总体销量的保证

  有人担心限牌将给杭州的车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我们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以杭州地区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来看,后限牌时代,大量的换购需求或许能为车市“保驾护航”。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去年的新车销量是29.88万辆,而根据上海的限牌政策,每年拍卖的车牌数量是10万辆。也就是说,29.88万辆中有19.88万辆是车主换购带来的销量。上海目前的机动车保有量约280万辆,19.88万辆的换购,比例达到了7.1%左右。而经过计算,在北京这样的换购比例约为6.1%。

  资深业内人士张建业一直在对限牌进行研究,他认为,参照6%~7%这样的换购比例,以杭州地区目前约257万辆保有量来看,每年由换购产生的销量大约在15.42~17.99万辆。这样的换购量,再加上每年8万辆的放牌数量,最终也将生成23.42~25.99万辆左右的新车销量。

  而我们看到,去年杭州的新车销量是28.49万辆。参考这个数字,我们可以推测,限牌对于未来杭州的新车销量总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销量的结构将会有很大变化。正如刚才分析的,未来的新车销量将有很大一部分由换购来产生。而对于这一部分消费者而言,他们在淘汰旧车的同时,必然会选择更好的车型。张建业认为:未来在杭州,售价在10万元或者8万元以下的车型,销量会受到严重影响。

  抓住老客,车商面临服务升级考验

  此外,在限牌的第一时间,有不少汽车厂家也开始着手实施应对政策。而从他们的言语中,被提及最多的就是“服务”。

  东风日产属于早有准备的类型。据了解,因为之前在广州、天津等地限牌之后,厂方已经形成了一套针对限牌城市的调整方案,并且有了模块化的内容,比如对经销商的销售目标调减,以及对服务要求的升级等等。正如东风日产东区营销部部长李广涛所言:未来限牌可能会成为一个趋势,我们也有了相关经验,因此能够很快地切换相关应对措施。

  变化已经成为必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服务升级成为了重要内容。因为车商们希望抓住现有的老车主,通过服务来维护他们的忠诚度,并且最终使得他们在换购时依然能选择这个品牌。雪佛兰杭嘉湖地区销售经理范晓华表示:限牌之后雪佛兰将会通过更精细化的服务来把握老客户,从而实现销售结构的升级。与此同时,经销商也将通过拓展更多的利润点,从而“活得更优质”。

  当然,限牌政策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东西。比如将来换购是否会像广州那样,在排量上会有所限制,要求所购新车排量不能大于原车排量。各种细则还有待确认,同时也会影响汽车厂商在产品导入结构上也会有所调整。(记者 周颖/文)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