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江淮轿车提升品质抗衡外资品牌 上市意在"输血"

2014年06月03日 09:05 来源:证券日报 参与互动(0)

  截至2014年4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连续7个月下滑,短期内毫无收复40%“份额红线”的希望。而作为自主乘用车的“后进入者”,江淮汽车也未能幸免,其轿车业务受去年“锈蚀门”事件影响至今未恢复元气,以至于江淮去年宣布将发展重心重新回到轻卡、MPV等传统优势车型,而轿车业务由多品牌整合为同一品牌时,有媒体猜测江淮是要放弃乘用车领域。

  媒体的猜测却在江淮汽车50周年成果展上被否认。《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江淮有7款全新二代平台的乘用车产品亮相成果展,其中一款命名为瑞风A6的全新中级车引人注目。虽然造乘用车初衷不变,但江淮开始反思此前追求规模的发展思路,并在十二五规划提出“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的战略目标,以追求效益取代追求规模。

  也就在江淮汽车50周年之际,江淮汽车整体上市的步伐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对比江淮开始造轿车的2007年与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发现,其负债率由当年的45.7%上升到2013年的70.4%,远高于整个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55%左右,无疑江淮汽车整体上市后将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

  轿车业务连年亏损

  江淮轿车做减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江淮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从底盘起步,从轻卡到客车,再到商务车、重卡同步发展的产品格局,并创造了连续多年又快又稳的增长速度。

  2007年,江淮拿到国家发改委批准轿车项目的前一年,江淮销售汽车17.8万辆,同比增长14%,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实现利润6.4亿元,利税15亿元,连续3年在行业增长幅度又快又稳。那时候的江淮根本不差钱,江淮汽车甚至宣称,旗下两家上市公司的资金良性滚动,既使把20个亿都花光,资产负债率才达到5%。

  彼时的江淮主导产品全系列客车及客车底盘、0.5-50吨系列载货汽车、7—12座瑞风商务车、“瑞鹰”牌SRV以及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产品。商用车的成功具备、储备了相应的轿车技术。并已规划了有4个产品平台,五年内后续有四个品牌共六款产品面向市场。

  然而,江淮首款中高级轿车宾悦自2007年上市以来一直销量不好,最后在2013年8月份退出市场。而整个轿车业务历年来也是持续亏损,“平均单车净利几百块钱,如果具体到每一款车的话,有些车还是亏钱的。”江淮内部人士透露。

  2012年初,安进接任左延安担任江淮董事长之后,便将2012年、2013年定位为江淮的调整年。谁料得在调整过程中,也即2013年3月15日,央视曝光了“同悦锈蚀门事件”,从2013年4月份开始江淮轿车的销量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全年轿车销售11.5387万辆,同比下滑16.55%。

  今年前四个月,江淮轿车销量22007辆,比去年同期下降57.3%。颓势不改的江淮轿车未来是否会被放弃呢?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项兴初对此表示,江淮未来发展重心将重新回到轻卡、MPV等传统优势车型,而轿车业务将由多品牌整合为同一品牌,并不再发展B级以上轿车。

  与此同时,江淮“十二五”期间不再扩张乘用车产能,未来将坚持夯实“品质的JAC”的形象,继续推进新能源领域发展和国际市场拓展,深化乘商并举发展格局,实现“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的十二五战略目标。

  江淮整体上市

  提升竞争力

  然而,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京生所担忧的,当前国家产业升级,人工成本上涨,跨国车企也开始纷纷布局原来自主品牌中低端市场,当自主品牌产品品质、价格、成本都不如外资品牌时,我们拿什么去竞争?

  去年的“同悦锈蚀门事件”暴露出了江淮汽车在产品研发、制造、营销体系及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大量问题。随后,江淮三次调整营销体系,采取拆分营销公司、梳理和悦和瑞风两大品牌体系、弱化大区管理体制、下放近70名部长、乘用车营销聚焦等一系列举措。

  在产品研发和制造方面。江淮汽车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江淮汽车在决策管理核心上要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在研发能力的建设和产品开发中谋得足够的资源保障,无论是整车还是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江淮汽车始终要把“品质”放在首位,坚定不渝地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打造高品质自主品牌形象。

  此次,江淮汽车选在50周年之际启动整体上市计划,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厘清集团业务架构、提升整体竞争力,也是为募集发展资金、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机构分析,江汽集团于2013 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建银投资持有25%股权),经营技术团队拥有集团4.63%股权,集团整体上市后采取“经营管理团队拥有的集团股权根据对价转换为上市公司股权”方式的概率较大,将实现直接激励管理层的效果。(记者 王 禁)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