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宝驾租车进军京沪粤五地 汽车共享兴起临恶战

2014年06月17日 09:1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北京私家车保有量已超过520万辆,庞大的私家车数量不但带来了停车难、道路拥堵、尾气排放多等诸多“城市病”,私家车闲置导致资源浪费问题也逐渐突出。6月9日,宝驾租车宣布正式进军上海、广州、深圳、长沙四地市场,加上大本营北京,同时进入了五大城市的宝驾租车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共享租车平台。

  互联网进军租车行业

  这是一种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的“汽车共享”模式,即通过整合城市中大量的私家车闲置资源,利用全智能汽车共享管理系统,将车辆资源精准匹配给有用车需求的驾客,在私家车闲置资源与用车需求之间搭建起全新的桥梁,为用户出行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

  其运营模式是利用网页和手机APP搭建一个私家车租赁平台,车主或有租车需求的用户以会员身份注册。这样有闲置车源的车主可以把自己的车辆信息放在平台上,出租其空闲时段从而获得额外收入。而想要租车的租客则可以根据位置信息查找附近车辆,通过平台联系车主,支付相应款项后即可取车。这种点对点的租车形式,价格低于普通租车市价30%至50%。

  汽车共享兴起临恶战

  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虽说“汽车共享”对于国内汽车行业来说,还是一个新鲜玩意儿,但却受到各方追捧。从宝驾租车的上线融资之路“异常顺利”可见一斑。5月28日,宝驾租车宣布获得了高达500万美元的巨额天使投资,此时据其平台上线才刚刚一星期。

  而从去年年底到目前,才半年时间就有PP租车、友友租车、宝驾租车等创业团队进入P2P租车市场并且拿到融资。6月4日,同为“私家车分享平台”的友友租车宣布完成首轮融资,具体投资方及金额未透露。6月6日,作为国内第一家做P2P租车模式的“PP租车”获得了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清流资本跟投,融资金额在1000万美元。

  获得资本撑腰的P2P租车平台随即开始了大规模圈地。PP租车融资成功后同時宣布,除北京外,还将进军上海、广州。

  攻破车牌资源“防火墙”

  对此,宝驾租车CEO李如彬表示,汽车共享平台们的集体宣布获得融资以及之后的极速跑马圈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汽车共享租车平台在国内的市场潜力巨大。因为借助于P2P模式下的汽车共享租车模式主要是将现有的闲置车辆做整合,而不是通过像传统租车公司那样不断通过巨资扩张车队做车辆增量。

  首先,这一模式下车牌号资源是现成的,李如彬说,通过汽车共享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很巧妙地绕过了车牌号资源稀缺这一摆在汽车租赁企业面前的紧箍咒,让神州租车、一嗨租车这样的传统租车企业过去数年内依赖于更多的车牌号资源而辛辛苦苦建立的防火墙瞬间荡然无存。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3月末,神州租车仅在北京和广州分别拥有1.3万张和8000张牌照,这已经被业内公认为其目前为止针对竞争对手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它有助于神州租车在实施牌照限制和预期实施类似限制的城市取得增长。

  其次,相对于传统租车模式,汽车共享一旦被大众所接受,那么散布于所有城市的闲置车辆,将为汽车共享租车平台建立起一张密密麻麻的线下网络,并且由于车主本身没有巨额的成本压力,租车的价格也相应会下降,至少比市场价格低30%。

  运营能力定生死

  不过,李如彬也表示,相比于传统租车行业能够实现数千家租车企业共存的现状,汽车共享领域则要残酷的多。

  “和几乎所有互联网电商平台一样,汽车共享平台也不可能容纳更多玩家,互联网的特性决定了这个领域能过存活下来的企业最多不会超过三家。”李如彬说,绝大多数企业的结局也许和我们已经看到的团购企业的结局非常类似,很快会被淘汰。

  李如彬认为,此前宝驾拿下的500万美元融资,只是让平台具备了参与竞争的资格,而是否具备足够的本地化运营和快速扩张的能力是汽车共享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汽车共享模式并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好复制,这一模式能否成功主要依赖于高密度的网络覆盖和顺畅的智能终端应用,这需要平台企业深入各个城市去一个一个地挖掘车源和客户资源。宝驾租车同样计划在三年内把其业务运营扩张到全国50个城市。(记者 陈琳)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