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快评:德国队为何夺冠 中国汽车业你知道吗?

2014年07月15日 10:16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四年一届的巴西足球世界杯在万众瞩目下落下了帷幕,作为夺冠热门的德国人没有让意外发生,经过九十分钟的鏖战,在加时赛以一记堪称绝杀的精彩进球击败了梅西领衔天才云集的阿根廷队。

  讲究战术打法,提倡团队配合的日耳曼战车在足球之乡的南美洲捧起大力神杯,相信不少人已经在赛前猜到了结局,天才巨星的“上帝之手”、南美球队的灵光一现这样原本在足球世界时常发生的偶然现象,在严谨的德国队面前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没有酣畅淋漓的进球大战,没有跌宕曲折的情节,德国队用自己的方式“平淡无奇”地结束了这场应该载入历史的世纪之战。

  而相信不少人在感慨,足球和汽车已然成为了德国两张名片,而作为蹴鞠的发明者,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却依然没能将这两者变成令国人自豪的标签,这不得不说是令人扼腕叹息。而难道自主车企也会沦为中国国家队式“人见人欺”的境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6.67万辆,环比下降2.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36.23%,比上年同期下降1.30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6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月度市场份额已连续10个月呈同比下降状态。自主车企的“N连阴”似乎变成了萦绕在中国汽车产业上空挥之不去的阴霾一下,让人有些喘不过气。

  而德系车在中国车市继续纵横驰骋,高歌猛进。据统计,去年上半年,德系乘用车销量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9.4%,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分别已然变成了21.36%。而另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6月,位于销量榜三甲的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德系车企位居三甲的二席,不得不说这是德国车企在华大获全胜的一个缩影。

  德国队的强势夺冠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其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之后的顺理成章的表现,而中国自主车企大佬们在外资品牌咄咄逼人面前,如果不想服软、俯首称臣,是否也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德国队夺冠背后的DNA?

  首先,不轻易迷恋梅西式领军型人才能扭转战局。本届世界杯上,C罗、内瓦尔、梅西这样的堪称横空出世的天才级的足球巨星没有将自己的球队带上最高的领奖台,再次印证了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并不是靠一个明星级角色总能够百战不殆。

  汽车产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车企的成功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是否具有实打实的综合实力的。古语云:成事者,天时地利人和。一辆汽车从出厂到客户涵盖各个环节,品牌定位、产品研发、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每一个环节都丝丝相扣,单纯的产品强而营销弱,只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而营销强但产品弱,则很有可能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下,不少自主品牌不约而同地大手笔地进行外脑引进,本身已经勒紧裤腰带,但仍不惜重金从合资企业挖来明星级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期望他们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凭借着先进的合资企业的经验成功实现逆袭,对于陷入重重围追堵截的自主车企而言,这样的思路无可厚非。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水滴石穿般对于品牌和产品的打磨,仅仅指望通过一个或几个梅西式的人物“转会”就能立马让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无疑是另一种“大跃进”式思维的表现罢了。

  其次,德国队在一场原本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能够最终夺冠,除了自身过硬的实力,旺盛的斗志也是必要条件。斗志来自于何方?远远坐在主席台上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无疑是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国家元首,不远万里来到自己国家球队身边,对于远离国土的德国国家队不啻一个巨大的鼓励。“两军交锋勇者胜”,让客场作战的运动员感受到了主场作战的气氛,是默克尔最大的功绩。

  而值得联想的是,就在默克尔刚刚结束的中国访问中,其中一项行程就是出席了出席中德电动车充电项目仪式,有媒体解读,中德充电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中德两国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将完全统一,此次默克尔为德国汽车企业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默克尔力推的充电标准的统一,无疑为德系车企未来在华进一步布局实实在在地“打了一回气”。

  而陷入外资品牌围追堵截中的自主品牌,更是尤为渴望在鏖战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主场之利。汽车工业的相关部门能否在不违背市场竞争规律的大前提下,尽可能地多出台一些扶植自主车企迅速发展的政策?何时才能把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地位加以明确?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环境何时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相信这些都是不少中国汽车人翘首企盼的好消息。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必经之路就是自主创新,但创新的主体无疑是一批具有同外资相抗衡的自主车企,而这样实力过硬的选手并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离不开自身的励精图治,也离不开环境的滋养,中国自主车企从看客到赢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沈楠)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