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燃油宝”市场调查:网店鱼龙混杂 质量参差不齐

2014年08月13日 08: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燃油宝”市场调查:网店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中新网8月12日电(汽车频道 刘博)近来,随着媒体的一则报道,汽车燃油添加剂(俗称“燃油宝”)引得媒体关注, “燃油宝到底有没有用?” 带着这一疑问,中新网记者进行了市场调查,从一些电商网站近一个月的成交记录来看,“燃油宝”们的热度依旧。

  相比之下,对于媒体爆出“燃油宝”是否有产品标注的功能,甚至损坏汽车发动机的一些观点,不禁让消费者更为纠结,“燃油宝”到底有没有用?对此,资深油品专家冯明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的“燃油宝”,如果按照规范的方法添加,肯定有效果。如果没效果,有两种可能,一是买到了假“燃油宝”产品,二是使用的方法有问题。

  调查:网售“燃油宝”渠道混乱真假难辨

  据中新网调查,消费者在购买“燃油宝”的主要途径就是加油站、电商网站,而通过电商销售的“燃油宝”产品最为混杂,主要问题是品牌繁多和价格差异。

  中新网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网站查询发现,燃油添加剂产品琳琅满目,价格从几元钱至上百元不等,这些燃油添加剂产品的功能大同小异,总的来看,均是为了保护发动机。有的品牌淘宝网单一家店月销售高达4000多瓶。而在一些P2P网站上,商家均在产品描述时称,所售产品绝对为正品,部分产品介绍甚至加入真假辨别方法。即使这样,不少消费者还是表示真假难辨。

  记者在网上看到,各种燃油添加剂产品品牌多样,价格不一,从几元一瓶到上百元一瓶均有售,价格差距悬殊,品牌、包装也各不相同。这些产品都是真的吗?

  在这些燃油宝产品评价中记者发现,对其效果肯定的评价不少,一些消费者称使用后动力提升明显,不少消费者也表示是“回头客”。同时也有消费者称,使用燃油宝后效果不明显,或认为买到了假货。

  消费者刘先生也是“燃油宝”的使用者,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用到的一款“燃油宝”30元一瓶,基本上每半年连续用3瓶。刘先生称,由于经常驾车去偏远地区,正规加油站少,主要是从当地一些私营加油站加油,油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有些油,加油后就感觉不对劲,动力下降,有时还会听到气门异响,使用几瓶燃油添加剂后,这些问题会有改善。不过刘先生告诉记者,加入燃油添加剂后,让车在高速状态下跑一段时间,效果就比较明显。刘先生认为,“燃油宝”是有一定的作用。

  求真:“燃油宝”使用效果为何存在差异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使用燃油宝的效果,多数消费者表示有效,但也有部分消费者表示效果并不明显,那么,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

  对此,资深油品专家冯明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的“燃油宝”,如果按照规范的方法使用,肯定有效果。如果没效果,有两种可能,一是买到了假“燃油宝”产品,二是使用的方法有问题。

  冯明星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燃油宝类产品鱼龙混杂,有些产品是假冒伪劣,或者以次充好,尤其是价格特别便宜、假冒伪劣产品,不但没有作用,还可能导致发动机受损。一些消费者称用了没有效果,可能是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还有个原因,就是有的消费者是新车,这是因为新车行驶里程短,发动机内部的积炭较少,使用后自然感到效果不明显,但连续使用燃油宝能够很好的抑制积炭的形成,会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这一点,消费者感觉不到。

  冯明星还指出,消费者应掌握燃油宝的正确使用方法。由于旧车发动机内部的积炭很多,燃油宝清洗积炭需要有一个过程,一般需要连续使用3-5瓶后,才能明显的感觉到效果,若仅使用一瓶,不能完全清除积炭,因此消费者感觉效果不明显。如果不使用燃油宝,汽车发动机内部又会产生积炭。

  打假:海龙“燃油宝”从未授权网络销售

  一位知情者向中新网记者透露,很多销售假燃油宝的不法厂商,不仅通过仿照真燃油宝的外包装(如瓶型和标签等),还通过仿照真燃油宝的颜色和气味销售假冒“燃油宝”,使消费者从外观上真假难辨。还有一些是使用少量真燃油宝和大量假“燃油宝”混合在一起在市场上销售,这不仅欺骗消费者,也蒙哄过一些打假检查。

  就目前市场上最知名的而且网络热卖的一款海龙牌“燃油宝”,中新网记者联系到海龙“燃油宝”生产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该负责人称:海龙燃油宝是一款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利益,避免用户买到假冒的产品,所有海龙燃油宝只有唯一销售渠道-中国石化加油站,中国石化从未授权加油站以外的渠道销售海龙燃油宝,更没有在网络上直接授权销售,凡是在网络上买到的,都是非正规渠道销售的没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该负责人还提到,为了打假,多次与国内各大网商协商打假维权,但售假现象层出不穷,假货过于泛滥,至今未得到有效遏制。

【编辑:于恋洋】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