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自主创新乏力中国车企当反思

2014年08月14日 08:4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参与互动(0)

  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期开展的汽车反垄断事件作出了官方回应。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介绍,目前上海市发改委对克莱斯勒、湖北省物价局对奥迪的调查,已接近尾声。此外,发改委近日也完成了对日本12家企业汽车零配件垄断行为的调查,并将依法进行处罚。
  实际上,早在二十多年前,有关桑塔纳合资品牌在国内售价超过20万元,到国际市场只卖3000美元的传言,就让中国消费者感到十分困惑、十分无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汽车生产企业的增多,特别是合资品牌引进步伐的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了,汽车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幅度下降。然而,与国际市场同类汽车的价格相比,中国市场的汽车价格仍然高出很多。
  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合资品牌还都牢牢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特别是关键部件,更是完全掌握在汽车生产厂家手中。中国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很难进入到合资品牌领域,导致中国不仅整车市场被外国公司全面控制,零部件供应市场也被外国公司牢牢控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每当合资品牌出现质量问题时,这些外国公司也是“两副脸”,在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遇到类似问题,都会立即召回。而在中国市场,不管消费者反映多么强烈,都置之不理,最典型的莫过于丰田汽车公司。
  有人说,外资品牌能在中国销售的价格定得这么高,与中国围绕汽车的各种税费太多有关。如果将这些税费去掉,汽车销售价格可能会降一半以上。我们并不排除存在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并不在此,而是中国缺乏具有足够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据相关媒体透露,中国近20家车企生产的百余款车型的自主品牌,今年上半年共销售轿车136.82万辆。然而,在众多外国品牌中,仅德国大众一家,上半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就超过了180万辆,多出40多万辆。也就是说,中国汽车企业生产的自主品牌加在一起,还敌不过大众一家企业。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大众汽车生产也主要集中于上汽、一汽等几个中国最大汽车生产企业,且这些企业也都一直在高喊要振兴自主品牌。
  一边高喊振兴自主品牌,一边却是大量引进和生产合资品牌,且在引进和生产合资品牌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远大于自主品牌,那么,自主品牌又怎么可能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呢?
  从这些年几大汽车巨头的发展战略来看,也无一不是将引进和生产外资品牌当作企业的核心战略,不是通过引进和生产合资品牌作为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而自主品牌,几乎是所有汽车巨头的副业,是应付需要的行为。因为,要真正培育起一个具有足够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就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包括销售规模、市场占有率、利润等,都有可能受到影响。
  恰恰相反,规模、市场占有率、利润等,是每个汽车生产企业最在乎的,是最高目标。不然,这些生产企业、特别是生产巨头,就不会为了在国内汽车市场的排名而暗中较劲。自然,就不会将自主品牌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而是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云引进合资品牌。所以,经过各汽车生产企业的明争暗斗,从高端到中端再到低端,凡是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汽车品牌,在中国就都有了合资品牌。
  面对汽车行业的崇洋媚外,我们就不得不静下心来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了。为什么比汽车行业起步不知晚了多少年的高铁,能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呢?为什么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期间,要多次推销中国的高铁技术,而不推销中国的汽车生产技术呢?难道这不应当引起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反思吗?
  虽然次交汽车领域的反垄断,也引起了一些外国政府和企业的质疑,甚至国内少数人也认为这样做存在缺陷。但是,笔者认为,对汽车行业存在的垄断行为,必须严厉查处。不然,不仅中国的消费者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害,中国的汽车行业也会埋下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
  而要改变中国汽车市场被合资品牌和外企垄断的格局,仅仅依靠行政手段、依靠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与效果。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观念转变、思维转型。要知道,只要中国的自主品牌不在市场上占据上风,不具备与合资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合资品牌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就不可能被打破。而要有自主品牌做保证,就要求汽车生产企业、特别是几大汽车生产巨头,必须把自主品牌的研发与培育放在首位,且弱化对合资品牌的过度崇拜。
  而从国家层面来说,如何在政策上鼓励汽车生产企业自主创新,创建自主品牌,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对汽车生产企业的价值评估等方面,有关方面也必须彻底改变过去单纯追求数量、规模、销售、利润的做法,转向更多地评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凡是没有自主创新品牌,且自主创新品牌达不到一定销售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一律不再允许引进新的合资品牌。已经引进的,也要根据自主品牌的情况,压缩数量和规模。否则,中国的汽车市场就只会成为外国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果展示台。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抱怨铁路行业的垄断问题,抱怨铁路行业负债太多。但是,与汽车行业相比,至少在自主创新方面,高铁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与高铁行业相比,说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失败”的,应该不算过分。而在汽车产业的失败中,相关职能部门又当作何感想呢?是否也有资本吹嘘中国的汽车产业?(李明岩)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