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菱益子修:中国业务将重点支持广汽三菱

2014年08月14日 10:1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陈志杰 摄

  在华“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三菱汽车,随着广汽三菱的加速发展,正在分享中国市场的成果。今年7月份,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了8738辆汽车,同比激增93.4%,这主要得益于新劲炫、新劲畅两款国产车型的热销。

  日前,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三菱汽车在中国业务将会实现转向,重点“南下”全力扶持广汽三菱的发展。未来5年,广汽三菱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将冲击30万辆。为此,三菱汽车将加速导入全新国产SUV产品,以满足消费需求。

  未来5年冲击30万辆

  统计显示,成立不足两年时间的广汽三菱,随着这一系列市场攻势,正在中国市场加速奔跑。今年上半年,广汽三菱已经累计销售29538辆,同比增长了110%,已经完成之前设定6.8万辆全年目标的43.4%。其中,6月份广汽三菱销量达到了前所未有新的高点,一共销售了7386辆。并且,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三菱新劲炫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这也与之前数据形成鲜明对比。

  “在中国市场,和其他厂家相比,三菱汽车的规模还很小,这是一个不争事实。广汽三菱成立仅为2年,如果用人来比喻,它还是一个婴儿。现在唯有希望广汽三菱这个婴儿能够尽快成长。从三菱在中国未来发展战略来看,在广汽三菱、东南汽车以及三菱进口车三大业务中,进口车恐怕不会在中国多发展,而是将把整个的精力放在广汽三菱。”三菱汽车社长益子修表示,经过年初的工厂改造,广汽三菱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3万辆,希望广汽三菱销售尽快能达到13万辆,并进一步提升至20万辆至30万辆。不过,这第一步要做好本土化研发试验,包括实车行驶试验的现地化,以及车型的改款本土化。

  国产车型导入需加快

  分析指出,在广汽三菱全速向前发展,取得不错市场增速同时,三菱汽车将提升导入国产车型的速度。目前,广汽三菱新劲炫、新劲畅所处的细分市场,以及现有两款车型的市场表现,明后年将进入饱和期。这意味着,市场留给三菱汽车的时间并不多。

  统计显示,今年7月份,在乘用车销量有所下滑的情况下,我国SUV市场销售29.30万辆,同比增长24.67%。前7月,我国SUV市场销售达到了211.64万辆,同比增长35.25%。从增速上看,无论是7月份还是今年前7月,SUV增速均为整体汽车市场增速的4倍。然而,相对于去年以及之前的SUV细分市场增速,明显出现了增幅下滑状况。一方面,这主要是由于SUV市场容量正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这意味着SUV市场的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所幸的是,面对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三菱汽车方面也意识到了时间紧迫性,正在加紧制定导入车型计划。

  “现在广汽三菱投放的主要是SUV车型,从全球汽车的发展数量来讲,增幅最大的就是SUV。广汽三菱是希望先发展SUV,不断补充新的车型,然后尽快达到20万辆的规模。与此同时,在最近两至三年,要随着考虑将电动车SUV导入产品系列中。”益子修表示,在补充的车型中,欧蓝德便是其中一个候选,但要实现国产化,便要动作迅速,不能等到2017年。

  强化新能源车战略

  目前,三菱汽车不仅加大投入做强传统汽车,面对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断加速发展,正积极将触角伸向了电动车。

  按照三菱汽车规划,在中国市场发展新能源汽车,将分两大阶段。首先,三菱汽车将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电动车路试。据悉,三菱汽车、广汽三菱正和政府部门进行协商,以启动电动车路试,借此掌握在中国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电动车。其次,在大规模测试的基础上,加大力度研发适合中国专用的电动车。

  “在中国要投放电动车,最关键是解决锂离子电池问题,希望在中国能找到具有竞争性的锂电池的厂家。现在,广汽三菱正在积极寻找符合标准的蓄电池供货厂家。”益子修透露,目前已经排除技术团队,在中国进行各种调查,一是寻找电池厂家,另外则是生产电池材料的厂家。目前,为了配合整个新能源车的进展日程,预计一年以内确认电池方面的合作伙伴。

  三菱汽车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和外资品牌之一,在成功实现50:50合资公司广汽三菱之后,在中国市场迸发出新的动力。益子修也坦言,未来一段时间,本身规模较小且产品线过于单薄的三菱汽车只能在中国市场寄希望于广汽三菱。(记者 郭小戈)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