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迪A3三厢上市寻“卖点” 豪车小型化遇市场瓶颈

2014年10月09日 09:39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参与互动(0)

  9月底,国产奥迪A3三厢版正式上市。但是,这款车上市和此前进口版上市相比,市场预期已经发生了变化。

  “A3从走量车型的定位,逐渐成为仅是奥迪年轻化的‘标签’,并非奥迪最初构想。”来自奥迪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A3最棘手的问题是受众人群定位困难,特别是三厢版。

  今年3月A3在国内上市之初,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A3是整个奥迪家族的掌上明珠,用了18年时间历经了三代车型的发展,从一款车型发展到10款车型。截至目前,A3全球总销量超过了300万辆。”

  然而,这款车型并没有在中国市场呈现热销趋势。来自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国产A3两厢版上市之后累计销量1.24万辆,受价格因素影响,进口车三厢版销量远不及国产车型。

  一直以来,奥迪在华以细分市场的开拓者著称。但是,这一次奥迪A3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定位问题。尤其是三厢版车型,其价格不仅与A4L差别不大,而且与年轻消费者更青睐两厢车的消费趋势看似矛盾。

  降价或成唯一翻盘路径

  A3是奥迪2014年在华唯一一款全新车型,也是今年销量提升最重要的战略砝码。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报道,奥迪今年锁定59万辆以上的销售目标,较去年48.84万辆有10万左右的增量,预期A3贡献4万辆左右。但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A3国产车型上市之后对销量贡献并不大。”一位奥迪经销商日前向记者表示,今年已经不针对这款车型进行推广措施。

  此前,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战略与运营管理部部长刘展术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受产品战略推进原因,国产两厢车型上市较早,占A3家族在华销量的七成左右。他同时表示,在国产三厢车型上市之后,这一情况或将有所调整。

  “A3不是‘慢热’的问题,而是市场定位问题。”上述接近奥迪的相关人士一语道破问题所在。如果说Q3代表了奥迪新车上市后一贯慢热的特征,那A3可以说“难热”。

  上述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国产奥迪A3两厢车型对标宝马1系,计划通过价格优势扩张这一细分市场的规模。

  然而,目前两厢车型、特别是豪华品牌的两厢轿车细分市场容量不大,而同为MQB平台打造的高尔夫7又和奥迪A3的市场受众形成重合。“这是此前奥迪没有意料到的。”上述人士表示。

  相比之下,“年轻化”的奥迪A3,两厢车的认可度更高,而为中国市场特意开发的A3三厢版,与奥迪A4L无论在受众还是价格上,都存在重合度过高的问题。

  例如,奥迪A4L主销车型35TFSI自动标准型的指导价为31.85万元,北京市场优惠幅度在8.5折左右,成交价约为26.58万元,与A3三厢版主销车型价格完全重合。9月底上市的奥迪A3三厢版车型指导价为20.59万~29.27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明年A级车市场将有多款豪华车相继上市,就奥迪自身战略而言,A3的“冲量”角色或许不会改变,届时价格区间下移或成为重要手段。

  探索豪车小型化市场边际

  小型车成为豪华车近两年来的共同追求,但市场接受度还未达到预期。“小型化的受益者是SUV车型。”上述奥迪经销商向记者表示,无论是奥迪Q3还是宝马X1,都是市场关注度非常高的热销车型。

  在豪华车遭遇的“黑色8月”,Q3和X1仍旧以高增幅领跑市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这两款车型细分市场的打开,表明豪华车小型化和年轻化趋势日渐明显。

  而在轿车领域,从C级车到B级车的销售增量转移已经显现,但向A级车的过渡仍需时日。

  记者了解到,今年年初奥迪预计10万辆增量的贡献来自A3、Q3和Q5,在A3市场难寻的情况下,奥迪已经将销量增长重点重新放到了A6L和A4L两款传统车型上。今年前8个月,A4L销量共计7.60万辆,平均月销接近1万辆。

  按照此前奥迪规划,在C级车市场整体份额萎缩的情况下,A6L并未承担增量任务,而是逐步通过调整,巩固从“官车”到私人市场的转型。

  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豪华车市场的最重要竞争仍然在C级车这一细分市场,这一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

  分析认为,在品牌年轻化成为豪华车趋势以后,产品小型化随之而来。但是,目前看来,短期内小型车在豪华品牌中仍充当着补充角色,在销量贡献上难以起到支撑作用,豪华小型车市场接受度仍需培养。(记者 刘旭)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