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州3.5万路内停车位 仅6千咪表向财政缴费

2014年11月25日 08:36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路内车位占用的是公共道路,然而停车费与政府财政所得之间存在巨大差额。广州尽管路内停车场有3.5万个停车位,但只有约6000个咪表停车位向政府缴费。按照前两年情况估算,6000个咪表泊位,收入不到一半上缴财政,一年上缴财政2835万元,一年利润或超3800万元。今年8月1日起,咪表停车费涨价,而咪表车位的缴费却不变。为什么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较低?涨价后道路经营权有偿使用费是否应调高?到底市民缴纳的停车费去了哪? 昨天,相关问题遭遇有关部门互踢皮球。

  缴费用于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

  广州停车场中只有6000个咪表停车位需要交纳行政性收费,包括道路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和道路设施使用费,其中前者交纳给市财政,后者交纳给区财政。目前经营路内停车场的有广州电子泊车有限公司和广州德生咪表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采取投标方式取得中心城区停车位的经营权。三类路段经营权有偿使用费标准分别为2800、2000、1000元/泊位/年。上述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另外,还需缴交0.5元/平方米/天的道路设施使用费,每个车位每天6.6元,每年2400元。

  咪表上缴财政的行政事业收费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收费标准?这样的标准是否偏低?广州市财政局表示,虽然这部分费用进了国库,但具体收费标准是如何制定的要问交委:“咪表管理之前是城投管,后来交给了交委,现在是交委管。”

  据统计,目前全市经营性路内停车泊位约3.5万个,其中2013年通过政府招投标出让经营权的咪表停车泊位共约6000个(集中在中心六区并由市本级统一管理)。2013年,取得经营权的单位共向市财政缴纳经营权有偿使用费1346万元,该项资金专项用于市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此外,每年向所属区财政部门缴纳占道费1489万元,由各区按规定专项用于市政道路养护维修。据称,“取得经营权的单位缴纳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和占道费后,经营停车泊位的收入属于企业经营收入。”

  市交委未回应停车费上涨后增加资金去向

  咪表上缴财政的行政事业收费为什么制定这样的收费标准?这样的标准是否偏低?广州市交委表示,需找财政局核实相关内容:“关于咪表的经营权有偿使用费和占道费是财政局负责征收。”

  今年7月,市交委曾表示对于停车费调价上涨后按照新的路内停车收费标准多出的资金去向,将引入第三方对提价后的车位收益情况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开报告。昨天上午当记者再次询问何时公布咪表新运营情况时,交委并未给出明确回答。 (刘冉冉)

  问题1

  涨停车费 有偿使用费该不该涨?

  “今年8月1日起,咪表停车费涨了60%,为什么咪表上交财政的钱却依然没有提高?这部分钱是不是进了咪表的经营公司腰包?”市民刘先生提出质疑。

  今年7月,广州市物价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广州市优化调整停车场差别化收费方案》,在会上财政局回应称:目前道路经营权有偿使用费标准一类地区是2800元,二类地区是2000元,调价后会根据市场需求和收费调整进行联动,会进行调整。部分咪表路段原来签署的合同到2016年或2017年到期,也将进行相应调整。

  当时交委则公开称将公布调价后咪表运营情况。交委称,市政部门已经在前期对全市咪表路段每天日常运营情况的监控,调价开始之后,监控每天增收部分,进行对比。如果调价后,因为提高收费收益增收,将调整道路经营权有偿使用费标准。反之,如果因为提价,停车的人少了,收入减少,也会相应调整道路经营权有偿使用标准。已经委托了第三方机构对咪表机构进行收益动态监控,届时将公布相应的情况。

  问题2

  内街内巷停车场是否应该晒账本?

  与咪表需上缴行政事业收费不同的是,内街内巷却不需要缴纳相关费用。停车费收支情况更是一笔“糊涂账”,从来没有人公示过。张女士表示:“内街内巷基本都归街道、村里等管理,负责经营的公司往往也不是很规范。但相关管理单位是不是也应该对收支情况给予公示,晒晒账本,毕竟也是占用了居民的公共资源。”

  据物价部门回应,其他内街内巷路内停车场主要为满足居民夜间停车等长时间刚性停车需求,收费标准较低,经营收益也相对较低,由属地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通过行政审批方式设置。

  记者手记  

  路内停车位占用的是公共道路,把它交给公司经营,本应该主动公开收支,并将盈余部分专项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不公开详细的占道停车经营情况,资源把持者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蚕食公共停车资源,“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私自画线、漫天要价、抛车跑路……这些隐藏着的黑色生态链也相继浮出水面。政府还要花上一笔钱打击违法违规停车场,市民只能继续为此掏腰包。

  市场化运作之下的公共资源,为了追求个别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而丧失了其为公众谋福利的能力,最终变成了令相关部门谈起来头痛,向市民收起来肉痛的烫手山芋。 (刘冉冉)

   (文/记者耿旭静(署名除外))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