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前沿观察:自动驾驶离我们有多远

2014年12月11日 09:5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瑞士汽车生产商Rinspeed发布了一款名为XchangE的无人驾驶概念车,该车基于特斯拉Model S打造,车顶采用树脂玻璃材质的全景式设计,表面覆盖特殊涂层,可以在LED灯的辅助照明下显示出各种颜色,另外,Rinspeed XchangE车内座椅可灵活布置,座椅能够180度旋转,乘员能够平躺在车内进行休息。

  瑞士汽车生产商Rinspeed发布了一款名为XchangE的无人驾驶概念车,该车基于特斯拉Model S打造,车顶采用树脂玻璃材质的全景式设计,表面覆盖特殊涂层,可以在LED灯的辅助照明下显示出各种颜色,另外,Rinspeed XchangE车内座椅可灵活布置,座椅能够180度旋转,乘员能够平躺在车内进行休息。

  这辆装配有彩色玻璃的迷你汽车完全不适合人工驾驶,它其实是一辆内部搭载了一张小床的无人驾驶汽车,而它的设计灵感则来自达勒姆大教堂。英国设计师Dominic Wilcox设计了这辆他心目中的未来交通工具,并在伦敦设计节上展出。

  Google 直接移除掉了方向盘与油门、煞车、离合器踏板等设备。全车的操控都是由电脑所控制 ,为避免主要系统失灵,他们还准备了一套可以随时接管操控与煞车的备用自动化系统。

  倘若以“1956年”“汽车”两个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结果几乎会被“新中国生产出第一辆解放卡车”这一颇具时代感的历史事件刷屏。而另一个小插曲则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在同一年,人类杂志上第一次刊登了不用操控方向盘就能行驶的汽车插图。

  提及自动驾驶,首先会想起谷歌那款呆萌的自动驾驶汽车,没有油门、刹车、方向盘,仅有启动和停止两个按键的设计。当“局外人”谷歌这款汽车曝光后,那些传统汽车巨头几乎都慌神了。为了不重蹈诺基亚覆辙,大家争先喊出“我也有!我也有!”,然后捧出了各自的自动驾驶汽车——虽然概念各有不同,但它们中大部分还是没有谷歌那般激进,也许称它们为“自动巡航”更为贴切。

  特斯拉不久前新发布了S P85D型号新车,就像人类进化出感觉系统一样,这辆车也基本拥有了自己的“反射弧”:车身四周装备了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摄像头,可实现诸如自动泊车、自动巡航、自动控制车速,以及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并能在低能见度下“看清”远方,充当了人类好帮手的角色。

  特斯拉亚太区工程总监王文佳表示,特斯拉提出的自动驾驶概念有些类似飞机,需要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控制飞机,将主动权交给司机,不像谷歌那样完全自动化,两者走的技术路径不一样。

  同样持此观念的百度将重点放在数据采集阶段,试图通过制作高精度三维环境地图提升自动驾驶技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副院长余凯将人与汽车的关系讨巧地比作“骑士与马”——“万马奔腾时你骑着马,它会寻找路径,但你在任何时间点想去控制,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人是控制的主体。”

  无论怎样,自动驾驶都将使开车这件事变得简单。要知道,今天的消费者似乎没有太多耐心——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消费者厌倦说明书的年代,人们已经习惯在屏幕上指指点点,边玩边学。很难相信未来人与汽车的关系还要花数千元钱去专门的学校从“倒桩”学起,这可有悖于“人与机器共同进化”的技术哲学宗旨。

  既然未来终将来临,不妨想象一下:倘若拥有无人驾驶功能的汽车成为交通的常态,人类社会将会怎样变革?

  人工智能专家塞巴斯蒂安·特隆这样描述道:“你是否注意到,驾驶事故是年轻人死亡的第一杀手;你是否注意到,所有这些事故几乎都是由人为错误而非机器故障造成的,我们能否让机器保护人类?我们能让高速公路的承载量提升2到3倍——通过优化车辆的位置,让它们在较窄的行车道上近距离行驶,进而消除高速公路拥堵;人们平均每天花52分钟在日常交通上,你可以重新获得这些时间。在美国,浪费的时间就高达40亿小时,同时被浪费的汽油高达24亿加仑。”

  而在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时代,当无人驾驶技术真正普及,普通代步汽车也许将告别耐用消费品清单,成为一种公共出租品。这势必将减少城市中汽车的数量。根据谷歌已有数据预测,每辆谷歌无人汽车的推出将使私人汽车需求水平降低到原来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

  哦,除了技术、监管和基础建设问题,也许无人驾驶还将面对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现实问题,余凯就在微博上表示:“碰瓷、中国式过马路、井盖,这些挑战一定让中国无人车技术走上世界之巅。”

  (新华社 李北辰/钛媒体供稿)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