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产比进口更“霸道”

2014年12月13日 14:0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第三代国产普拉多动力输出十分强悍。 资料图片

2014新款Prado大灯、尾灯和车身腰线都向外突出更显霸气。 资料图片

  ■同款对对碰

  相比起丰田普拉多英文名Prado,可能他的另一个名字会令众多车友更熟悉——“霸道”。普拉多是由丰田的经典款SUV陆地巡洋舰70、90系列的改进而来。1996年,从“70款”的“客货两用车”演变而来的“90普拉多”,早在2002年起已在中国生产。刚到中国的时候,它的名称叫做“霸道”,但在2003年底时,由于其推出的广告内容较为敏感,特别是车名也不受大众认可,所以在那一时段“霸道”非常低调。此后“霸道”改名为普拉多,以一种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本期选取进口2014新款Prado与2010款国产第三代普拉多作对比。

  撰文:伍杰

  微妙视觉误差让小车身变“大”

  新款Prado已经是其系列车型的第四代。进口第四代Prado整车尺寸为4820×1885×1845mm,轴距为2790mm,从数字上来看,尺寸并没有比第三代国产车型有所增加,反而在长度上缩短了十多厘米。但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进口Prado比普拉多更加庞大,这种视觉上的误差是由于大灯、尾灯和车身腰线都向外突出,从而增加车身的厚重感所形成的。较第三代国产普拉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细节上,这种细节上的改变菱形前大灯、全新的保险杠设计和直爆式造型的竖条格栅都使外型更加霸气。

  除此之外,对于舒适这一理念的追求也融入到新一代Prado的细节之中。智能钥匙及一键式启动、可轻松开启的背部车门玻璃、智能前大灯随转系统等均大大提升了用车的便利性。而车内设计中,新加入的多样储物空间、三区域独立空调、以及体贴入微的车载冷藏箱和座椅加热装置都体现了丰田对驾乘者的关怀。

  内饰配置Prado功能更强大

  和外观一样,在内饰方面,Prado显得更加精致,而选材也为较上乘。当然,总体差距并不大,所以笔者将对比重点放在配置的差异上。Prado的中控采用直立式设计风格,各种功能键安排的非常合理,便于驾驶者操作。配置上比较丰富,可调式真皮方向盘、倒车雷达和DVD导航,以及环绕立体声音响,三区空调系统及后排DVD显示屏等,大大提升了整车的舒适性。而普拉多的方向盘比进口Prado强大很多,其转向柱具有电动调节的功能。

  比起第三代普拉多,第四代Prado取消了机械式的四驱控制杆,而改为一个切换高速四驱和低速四驱的旋钮。如此同时车内的电子设备也增加了很多,据中山中裕丰田的销售人员介绍其中最重要的当选MTS多地形可选驾驶辅助系统,这套系统类似路虎的全地形反馈系统,预设了几种不同的驾驶模式,作于在于减少驾驶员的操作难度、提供更有效地模式。通过方向盘上的按键,驾驶员可以简单地切换不同的驾驶模式以对应路况。

  普拉多动力十足油品通吃

  在动力系统上,普拉多采用的4.0 1GR-FE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为202kW(282PS),峰值381Nm,比上代略有提升。不得不提的是,1GR-FE有一项优良品质,它几乎对油品没有挑剔,柴油、92、95、98汽油,全部通杀,这是奔驰、宝马、奥迪、路虎等所有高档SUV不具备的。而Prado搭载2.7L发动机,最大输出为120kW(163PS),峰值扭矩达到246Nm,传动部分匹配5速手动或4速自动变速箱,同时全系车型还配备四驱系统。发动机动力输出差距近75%,我们也能看到,若在城区内驾驶普拉多实在是有点“屈才”了。

  在轮胎和备胎方面,两车同样是使用邓禄普的GRANDTREK系列轮胎,只不过Prado的花纹从老款的AT20升级到AT22。另外,Prado有备胎外挂和底盘内藏两种版本,外挂显得很彪悍,但长时间使用的话会引起尾门的变形,从而产生噪音和密封性的问题,这点是很多普拉多车主经常抱怨的问题,当然好处是车辆有足够的位置设计副油箱,从而增加续航里程。

  关

  相

  进口版性价比更高

  虽然普拉多的动力强劲,但在排量税面前却显得有心无力,因此进口版的Prado会显得更具性价比。目前已经在售的进口四代Prado售价区间在43.9万元-48.9万元,而国产的三代普拉多售价区间为51万元-65.6万元。对于追求动力的车主,笔者也从中山三联丰田汽车了解到一个好消息:12月11日前,在该店现金购买普拉多可直降2万元。

【编辑:张司南】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