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车”监管待完善 “一停了之”不治本

2015年01月13日 09:06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

  在一场由出租车司机大罢工引发的“专车”合法与否大战中,“专车”犹如一个无辜的新人,在出租车老大哥面前扮演着万恶不赦的“罪人”角色。随之而来的,是“专车”频频遭遇叫停红灯:截至1月9日,全国10个城市宣布“专车”属非法运营,罚款金额从3千元到10万元不等。

  “专车”以其“到门预约接送,服务中高端用户”的清晰定位和“乘客自选车型”的定制化服务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原出租车市场的一部分领地,成为交通领域中出租车的有益补充。相比封闭的出租车,开放的“专车”优势更加明显:服务更加优质,可免费为乘客提供矿泉水、充电器等;在全国出租车存在缺口的当下,补充了市场短缺;提供的商务代驾等服务,满足了市场差异化的需要。

  尽管在很多地区,“专车”在被认定为“黑车”后,人们对其“黑车”的帽子打抱不平。但挨打终归有原因。“专车”在满足了消费者出行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监管空白。目前,针对“专车”打车软件的管理部门及法律条文尚不清晰。从司机资质到车辆安全性能,关系到乘车者人身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缺少相应的管理与规范。

  第二,越界经营。正常情况下,租赁企业可以给租用者提供车辆供租用者驾驶。但是,当下很多“专车”司机既提供车辆又提供驾驶服务,已属“越界”范畴,即交通部门所说的非法运营行为。

  最后,一旦发生事故,事故责任难以认定。为了规避风险及交管部门的查处,部分打车软件公司“建议”私家车主挂靠第三方汽车租赁公司,与其直接签订合同。这种做法对私家车的“私”属性进行了漂白。但由于私家车主和租赁公司的合同关系松散,既缺少正规的劳动雇佣合同,也缺少各种保险,更谈不上管理。一旦出现事故,解决纠纷只能依靠“良心”,乘车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傲娇”的“专车”如何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豪的”?“专车”当下的诸多弊病已给出了答案:建立完善、合理的监管体系!运用这套监管体系,司机的资质可以得到审核,订单的服务质量可以得到监督,黑车能够被打击,拒载数得以减少……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交通部已对“专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专车”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更成为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的一个助推器。治理消费者点赞的“专车”,宜疏不宜堵。在“专车”成长的过程中,亟待法律、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既打消公众疑虑,又可使司机安心挣钱,万万不可被“一停了之”。(曹淼)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