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汽车经销商脱困的惟一出路是降成本

2015年01月27日 09:35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去年底,宝马经销商“造反”成为业内轰动性新闻,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指出,前期中国经销商投资过剩,竞争加剧,不仅仅是宝马的经销商,整个汽车行业经销商的生存环境都比较恶劣,其中有超过六成的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

  前些年,宝马的确是最赚钱的品牌之一,但现在大部分经销商卖新车已经没有盈利,特别是对于新经销商而言。由于新建店投资成本太大、投资过快,汽车市场增速放缓,新投资人很难在短期内收回成本,还要承担极大的金融成本压力。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去年1月经销商库存系数为0.97(根据通行的惯例,库存系数在0.8-1.2之间处于合理范围;库存系数>1.5达到警戒水平,库存系数>2.5以后经营压力和风险都非常大),情况比较好,但是1月以后库存系数逐月上升,11月高达1.83。

  与国际惯例不同的是,我国汽车经销商建店要交付一笔抵押金,在向厂家进货时,必须以现金支付,不能赊账,这部分资金是汽车经销商运营成本的重头。经销商自有资金并不多,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授信商业贷款,一般对外借款比例在60%以上。随着银行严格控制金融风险,汽车经销商的贷款额度普遍降低,绝大部分汽车经销商融资困难,流动资金额度被压缩,资金状况愈发紧张。所以,年底压库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都发现,中国的汽车专卖店是世界上最豪华的,这是厂家花经销商的钱,拔自己的份儿。自主品牌建店的成本在500万-1000万元之间,合资品牌则需要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入。近年来建店成本、运营成本、融资成本都在快速提高。有的经销商说:“一年就能实现盈利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现在能在6-7年内收回投资就算不错了。”

  中国汽车流通业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紧要关头。在高增长模式下,销售负责人琢磨的无非是多品牌、少品牌,分渠道、合渠道,增长主要靠“多摆缸”,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就是压库、返点。但是面临新常态,这些措施就不灵了。汽车业对品牌专卖一往情深,不肯改动。最近在一次会上谈到汽车电商,有人非常不乐意,认为那是胡闹,不可能成气候。

  回顾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有三大变革:福特生产方式、精益生产方式、模块化平台生产方式。福特生产方式证明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彻底杜绝浪费”,通过生产的整体化,追求产品制造的合理性以及品质至上的成本节约。模块化MQB平台代表大众提出的新一代造车理念,也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式,降低了设计制造成本,通过科技配置的引入实现新车的溢价。汽车流通领域为什么不能来一次改革风暴?如果“缸”都破了,没有人再愿意做“缸”,汽车将如何销售?

  汽车流通领域改革的核心,就是降低库存成本和资金成本,改革的内容并不仅仅是电商,比如为了减少库存实行以销定产;改进物流,实行小批量进货;汽车厂家为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实行商业票据贴现;狠抓反腐,杜绝厂家人员的寻租行为等等。(贾新光)

【编辑:魏巍】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