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新车指导价形同虚设 底价车型有价无车(2)

2015年03月13日 07:53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有价无车 低价车型只为博眼球

  在中国汽车市场中,近年来像林肯这样以低价集客,实则加价售车的现象并非个例。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公务车市场的低迷,豪华车身价不断下探,入门级车型的价格也越来越与主流合资车型的顶配车型价格接近。

  很多入门级豪华品牌新车上市时,都会推出一款低配车型来赚取眼球,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这种定价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利用品牌优势,用稍稍放低身段的价格从主流中级车市场上吸引一部分消费者过来。

  但消费者在实际购车中想买到低价车怎么就这么难?“低价车型没什么利润,打出低价只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关注。”一家4S店负责人一语道出了其中的玄机。该负责人坦言,“通常低价车型配置不高,且不是主推产品,而且市场需求并不大,销售时经销商一般只接受订单或采取加价的模式,这样减少了运营中的成本和风险,也能保证利润”。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不只林肯、保时捷等豪华品牌采取加价销售低价车的情况,其他品牌对待低价车的态度也是如此,“有价无车”现象普遍存在。以北京现代iX25 SUV车型为例,1.6L低配的两款车型都需要预定,等待时间长达两个月,而且需要额外在经销商处加装5000元的装饰。4S店销售人员表示,如果嫌等待时间长,可以选择更高配置的车型。

  随着自主品牌实施战略转型、近年来个别车型的畅销,自主品牌也出现了加价售车的现象。像长城哈弗H6、H9的低配车型,根本不接受预定,销售人员透露:“两款车型的低价车,厂家根本就没生产过。”

  近几年,每逢一款新车上市,最低定价的车型往往最受关注,然而当消费者前往展厅购买时却发现,此前厂家宣传时主打的最低价,在经销商处难觅其踪,即便接受预定,也会加装一些购买该车型消费者不想要的配置。

  事实上,这种现象的造成并非经销商的货源紧张,而是其根本不是车企和经销商的主推车型。经销商往往会以低价车无货,或者性价比不高为由,向消费者推荐中配或次顶配车型,因为这才是经销商的销售重点,低价车型不过是吸引消费者进店的噱头。

  业内专家认为,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厂家根据市场需求,在车型排产时将低价车剔除在外,能够规避风险,但是既然推出低价车,就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有价无车”的做法并不可取。

  ·律师声音·

  虚构产品价格违法

  针对汽车企业强行对旗下车型加装配置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表示,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加价提车明显违反了价格法的上述规定,当有消费者投诉的时候,价格主管部门完全可以进行查处。   

  实际上,汽车企业标明一款车的价格后,采取一种虚构的价格欺骗信息和其他手段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将没收商家的违法所得,并处以5倍以下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的,要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情节特别严重的,工商部门可以要求它整顿,或者吊销它的营业执照。

  除了行政罚款,未来消费者索赔的介入,也或将促使消费者维权向纵深推进。“如果有一家经销商因为输了官司做出赔偿,那么,多数汽车厂家和经销商就不敢铤而走险。”邱宝昌说。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蒋苏华律师针对这一现象也表示,“如果经销商在售车时明确告知消费者加价情况,并在购车发票中体现出了加价数额,不构成侵权行为。但是,如果经销商并未在购车发票中体现加价数额,则属于违法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可依法要求经销商返还加价金额”。

  据了解,经销商对于紧俏车型采取故意制造供给不足虚假信息的方式,诱惑消费者排队买车,进而提高价格,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损害了其他排队购买者的公平交易权。  此外,邱宝昌还表示,除了法律法规的处罚以外,如果价格欺诈成立,在民事上,消费者也可以向商家提出赔偿。“如果我们的消费者在这些活动当中受到了虚假价格信息的误导,上当受骗了,可以依据价格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商家3倍赔偿。”

  邱宝昌建议,消费者应坚决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关执法部门应加强监管,严厉处罚这一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加价售车现象的蔓延。在目前的行业环境下,行业垄断、产能不足加上消费需求的旺盛使得加价销售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但绝不应该成为暗箱操作、偷税漏税甚至逃避法律的挡箭牌,真正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公正透明、依法交易的基础之上。从这一点来看,有必要将商品车的价格变动置于一种更加规范、透明的状态之下。这样才能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国家的税收安全。

  与此同时,邱宝昌认为,可以从硬规范和软规范两方面下手:一是支持消费者进行诉讼和投诉,经销商加价售车行为一经核实,价格、工商等监管部门就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二是各地消保部门应加强对加价提车的点评力度,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让消费者用脚投票。

  ·记者手记·

  “阳春”车型为何成摆设  “阳春”、“乞丐”……大家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汽车厂家生产的低配、低价车型。曾经,它们因为配置简单、价格便宜,成为性价比高的代名词。但是,现在这些车型却成为摆设,甚至沦落为“吉祥物”,只有加装配置才能获得。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去年虽然由于基数较高、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等原因,汽车销量增幅较往年已经大幅回落,但中国汽车销量仍达到2349万辆,同比增长6.9%,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

  应该说,中国汽车消费的增长,让各大厂商获得了巨大的利润。1999年,当时还叫广州本田的第六代雅阁,自上市起便开启了真正的加价风潮。此后,一汽马自达6、东风本田C-RV等车型让这股加价风吹得愈演愈烈,似乎热销车型只有加价才对得起自己的金字招牌,也对得起加价购车的消费者。现在,消费者的购车面比以前更广,买车已经几乎不用加价,但怎么这股加价风转而吹到低价车上了呢?

  其实,目前的低价车更多担负的是车企下探价格,抢占同级别市场或抢夺比其低一级市场的任务。据说某德系品牌的SUV低配车型,在消费者购买时,需要为同色保险杠多掏2500元,而中配和高配车型则不需要。厂家为博眼球打出低价牌吸引消费者,等消费者真的奔着低价车来了,销售人员不是说等的时间长,就是性价比没中配车型高,您要是死说活说都要买低配,行,加钱!

  对于车企和经销商而言,利润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通常来讲,一辆新车的利润,车企占10%,经销商占1%,低配车的利润本身就不高,外加物流、保存等费用,车企和经销商都觉得这是赔本赚吆喝。与此同时,车企也摸透了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在欧洲很多国家,时常能看到钢轮毂、手摇玻璃、手动挡甚至没空调的“阳春”车型,汽车只是代步工具。而目前中国很多消费者认为,花同样的钱买更高的配置最重要,低配车在面子上过不去。车企也更愿意将配置高的车型推向市场,至于低价车仅是一种象征,如果碰上较真的消费者偏要将象征变为现实,简直等于给厂家找麻烦。

  实际上,低配车有其存在的价值,追求实惠的消费者剔除不需要的配置,让一辆车变得更“纯粹”没什么不好。车企和经销商也应该照顾到这部分消费者的用车需求,既然在铺天盖地打广告时已经让低价车深入人心,就更不能在价格上造假,让低价车成为兑现不了的承诺。北京商报记者 蓝朝晖

【编辑:吕思言】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