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混合动力车 无心插柳的时尚符号

2015年04月21日 11:11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混合动力车让环保成为一种时尚

  混合动力的创新精神让人不容错过

  混合动力车在时尚圈早已不是新鲜玩意儿,在国外也已经流行了许久。这种由电动机和汽油机组成的“双擎”动力环保车,在时尚圈的兴起恐怕要从它成为好莱坞明星的座驾说起。当大牌明星们纷纷把豪车锁在车库里,反而开着混合动力车逛街兜风,只能感叹时尚与否并不是由金钱多少来评判的。与传统汽车甚至是豪车相比,混合动力车带来的不是配置堆砌,而是一种创新的突破感、一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双擎”动力之间的平衡与兼顾、融合与互补,代表了一种“极致”,虽不是件时尚的艺术品,但自亮相的那一天起就散发出一股时尚魅力,吸引着人们去关注、了解,直至去亲自驾驭。

  从好莱坞明星座驾说起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初,全球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在研发阶段就将目标定为“面向21世纪的汽车”,正如上市后丰田为其取名为普锐斯PRIUS(拉丁文中意为“先驱”),这种打破传统的前卫概念以及前瞻眼光,就已经为混合动力车置入了时尚基因。

  当然,混合动力车并不是一件摆在展馆让人观赏的时尚艺术品,它的真正使命是成为一辆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的环保车,更重要的是必须让人们踏实地开上路,而且越多越有效。

  提到环保,想来在上世纪很少有人能把它和时尚联系起来。直至有一天能源危机了、污染严重了,坚持环保反而成了最具格调的时尚态度。

  素有世界时尚风向标之称的美国好莱坞,显然不会错过这个引领潮流的机会,几乎是瞬间,明星们纷纷开着自己的混合动力车穿梭于不同的时尚Party和颁奖礼之间。卡梅隆·迪亚兹、茱莉亚·罗伯兹、帕丽斯·希尔顿等巨星,都成为混合动力车的忠实粉丝。热衷环保事业的“小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直倡导环保减排,并且身体力行,不但平时的座驾选择了混合动力车,2008年出席环保纪录片《第11小时》香港首映期间,“小李”亦贯彻始终,坚持乘坐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返回酒店。

  要是有好事的记者,问问这些明星混合动力车究竟是怎么做到节能环保的,估计没人能回答出来。但是,这重要吗?怎么省油、怎么减少排放,这是汽车厂家该琢磨的,“我”要做的是用行动表达我的态度!

  要的就是创新的潮范儿

  相比好莱坞明星们以结果为导向的处世态度,华尔街、硅谷的这些金融、IT精英们,他们不仅要决定人们消费什么,还要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要的是改变世界,要的是更新换代的创新,而不是循规蹈矩。

  同样是座驾,放眼华尔街、硅谷的诸多停车场,少有百万美元级豪车,最贵的车也不超过10万美元,豪车、老爷车在这里得不到追捧。有人会问,他们到底想要什么车?难道是车联网、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

  显然不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让车变得智能也只是分分钟的事,这不是改变,除非这是一辆变形金刚。汽车的真谛还是它的心脏,那台“发动机”,只有动力系统的革命才更让这群精英们兴奋。

  一定有人说是电动车。不过别忘了,电动车就像个可以更换电池的玩具,小孩子玩也只是新鲜一阵而已。最终还得说是混合动力车,无论是“双擎”动力组合的智能控制,还是能量的再生回收,看似简单、易于模仿,但又极具创新力、无法复制,让人产生“破解”的冲动。甚至有IT工程师去模拟开发丰田混合动力车的动力控制程序,并且乐此不疲地互相交流经验。

  有人说过,混合动力车体现的恰恰是硅谷精神:把新技术应用到实际产品里,不断降低成本,让人们认识并享受到创新的价值。也许正是这种创新的潮范儿,丰田的混合动力车让人们有一种“不容错过”的稀罕之情。

  时尚从来就不等于奢侈

  如果因为好莱坞明星和硅谷精英们开了混合动力车,就把它看成一件奢侈品,显然大错特错了。混合动力车从一量产就是为普罗大众而来,改变环境不能只靠“高富帅”和“白富美”,全民参与才是大势所趋。从价格上看,混合动力车也没有将大家拒之门外,与同级别、同性能车的价格差,还不足以成为门槛,仔细算笔省油账一切也就释然了。

  如今,环保时尚正从发达国家向全球流行,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美,更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生活观和时尚观。国内历来不乏时尚追随者,早在2005年普锐斯首次国产,第一波“尝鲜”的人可谓是国内具有环保情结的时尚达人。

  但是,环保车并未像其他时尚元素从彼时在国内流行开来,直到现在还有人不了解“双擎”动力为何物,甚至把它当成有钱人的玩物。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看,这种误解可以说是汽车厂家一手造成的,让消费者接受一个新鲜事物,不比造出这个物件简单。

  时尚需要引导,无论是低调男神张震、国民女神高圆圆,还是钢琴王子李云迪,知性的形象喊出“混合体”这样的网络化语言,一改混合动力往日冰冷的技术形象,丰田“双擎”让人们在追随时尚、践行环保方面有了合二为一的选择。

  时尚总在不断地向历史致敬,走过一个多世纪历史的汽车产业,其时尚背书正由混合动力撰写。随着国内的时尚潮流逐渐与世界比肩,风靡全球的混动汽车也将在中国瓜熟蒂落,为国人带来全新的汽车文化洗礼。

  双擎:

  从工业化技术到年轻化符号

  作为工业化的产物,汽车技术一直是冷冰冰的符号,能与人沟通的汽车文化也大都离不开机械化的技术概念,“操控”、“动力”、“安全”、“越野”,即便是在此之上形成独特定位的品牌技术,也都要用“专业级”的术语与人沟通。但工业化时代过时了,新的技术不再是冷冰冰的工业名词,切入点变成了人。

  黄太吉煎饼之所以贵,不是因为多加了两个鸡蛋,雕爷牛腩也不是牛肉更多。互联网思维下的汽车技术,当然也要跟魅力聚合在一起。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双擎,很简单易懂的技术名词,不需要高深莫测的技术术语让你觉得有多么专业冷艳。就是让你一目了然地明白,这是一个让你双倍动力的汽车技术,不用费心记忆这项技术有多么复杂,其特点来自于与人心意相通的设计理念。

  技术与人的心意相通

  人的心意是什么,狭义地说,人对车的需求当然是“多快好省”。汽车技术100多年的发展,都在以这条“心意”作为主线。但是“多快好省”是相互矛盾的,从原始的技术角度说,“多与好”、“快与省”本身就是矛盾的,想速度快就别想省油,因此说起汽车技术来就会非常复杂,大多数消费者是搞不懂的,也不愿意搞懂,工业化的车企都喜欢用概念来忽悠消费者,而聪明的车企则选择与消费者进行“广义”的心意交流。

  但从广义的角度去看,汽车技术如何跟人心意相通呢?巧妙的代言,从卡通人物阿童木到多栖明星林志颖,再到张震、高圆圆这样的“男神”、“女神”,丰田选择给复杂的技术进行代言,而这种代言并不是简单的混个脸熟,而是通过明星的言论和生活节奏带给目标人群清晰的技术理念。阿童木代表“双擎”技术强劲的动力性,同时也勾起了“70后”、“80后”人群深厚的回忆。林志颖,作为娱乐和赛车的明星,同时扮演者奶爸的角色让双擎的形象更加亲民。张震、高圆圆,则用“混合体”这个互联网思维的沟通语言让双擎技术深入人心。动力与童趣、犀利与温柔、感性与理性的组合比比皆是,而这正是双擎技术希望与人沟通的理念。

  工业化如何转变年轻化

  俗话说,得年轻者得天下,汽车企业都在努力让自己的品牌逐步变得年轻化,但年轻化与工业化又是一对矛盾。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年轻人越来越没有耐心接受完整的技术教育,如同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也因此催生出替人读书的互联网产业链。汽车技术也要想办法变成年轻消费者的“读书人”。

  丰田在“什么是双擎”的问题上走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道路。它没有讲什么是电动机、什么是发动机,二者相连又运用了哪项复杂的技术。丰田不断地动用着各个领域的精英人物,一遍遍地讲述他们各自的双擎人生。九球皇后潘晓婷、营销大师杨石头、美女书法家李美妍,他们都拥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双面人生”。实际上我们普通人也都有双擎属性,它们平衡、互补,亦或是融合、兼顾,启动“双擎”可以让人生赢在每一面。

  著名的性格色彩创始人乐嘉,更是别出心裁,分别为职场、爱情、亲情、友情等不同角色的双擎混合体进行详细解读。年轻人记住了双擎,因为它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能激发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内心动力。

  双擎的筷子原理

  双擎不是一个量词,因为量词很容易被扩大化,数字是无限大的,以量取胜向来是山寨品的专利。双擎就像东方人的筷子,没有人用三根筷子夹东西,两根筷子一起发挥最大的作用,但如果观察,你会发现两根筷子的作用并不一样,一根代表稳定,一根代表变化,一根稳重、一根灵活。人也是如此,人只有两个面,可以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也可以是动与静的融合。

  工业化时代的汽车技术就像是刀叉,非常简单粗暴的技术工具,永远靠数量去展示自己的先进性,排量、功率、扭矩,都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强。而筷子理念下的技术则是以实现使用目标为基础的,有速度又节能就是好的结合,就像丰田的技术,务实不花哨。

  年轻人与上一代人的区别就是从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社会属性也不再是干得多少来区别,而是通过智慧取胜。丰田“双擎”巧妙地运用了今天年轻人的沟通方式,让这项技术的复杂原理靠边站,在不知不觉中让消费者与这项技术产生了共鸣,双擎技术的工业化地位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了年轻人心目中的主旋律。

【编辑:袁野】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