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一小长假查处2409台“车霸” 比清明假期下降三成多

2015年05月04日 07: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曾先生在成雅、成乐高速拍摄的占应急道车辆。

雅西高速,甘女士10岁的儿子拍摄“霸道”车辆。

甘女士拍摄的“霸道”车辆。

    今年五一小长假,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少多了!5月3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发布消息,5月1日至3日,全省共查处违法占用应急车道2409起。这一数据和一个月前清明小长假的3800余起相比,有了大幅下降。其中,成雅高速占用应急车道的变化最为明显,同比去年下降了50%。

    数据

    成雅高速 占用应急车道数量减半

    5月3日,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发布消息,5月1日至3日,全省车辆流量494万台次、出动警力38743人次、警车18599台次,未发生一起3人以上死亡事故。

    交警五一期间查处违法占用应急车道2409起,这一数据较今年清明的3800余起有大幅下降。此外,在同比情况下,部分高速公路的占用应急车道数量也有所下降,如成雅高速,今年五一的查处量为500余起,同比去年五一的1000余起下降了50%。

    交警表示,从横向和纵向比较能说明,这个“五一”,侵占应急车道的明显少了。一方面是因为“五一”出行的车流量相对较少,另一方面,高速交警加强了高速公路违法抓拍监控力度,使用500万像素高清摄像机和视频跟踪两套系统同时抓拍作为处罚依据。在高压监管下,很多司机不敢逾越红线。

    另外,在媒体的大力报道宣传下,使更多司机掌握了举报的方法,打通了同交警的沟通渠道,成为举报志愿者。成南高速交警张警官说,以前向交警反映侵占应急车道的,一年最多两三个,有的通过电话发“牢骚”,有的拍下来的图片只有一两张,无法成为认定证据。从今年年初至今,举报者数量翻了好几番,而且都掌握了拍摄技巧,一次性提供几十上百张照片。

    司机

    害怕“移动电子眼”不敢再占应急道

    每周五,乐山市民李先生下班后都会开车从成都的工作地返回乐山看望孩子。以前,堵车并不算大事,因为他从来不会乖乖地排行上5分钟,而是直接把车开上应急车道,一路小跑。“我知道侵占应急车道是违法的,一旦被拍下来就要被扣6分,算是重罚,但就是见不得其他人抄近道。”李先生说,只要在两三百米外看见有电子眼,就会马上变回主道。

    虽说是走了捷径,但有时也会遇到尴尬。有一次,他突然发现前面的车全部驶回了主道,抬头一看,前方几十米处就是电子眼,他也试图变回主道,却差点撞上了后车,引起后方一片混乱。他说,每次走应急车道,主道上的司机都会向他投来愤怒、鄙视的眼光。

    今年五一,李先生不再侵占应急车道了。他说,很多司机都加入到举报行列,交警也会筛选和受理这些证据并作出处罚,“就像是移动电子眼,随时都有被举报的可能。”李先生说,更重要的是,他不愿再看见异样的眼光。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天宇

    相关新闻

    这个五一 三圣乡和雅安人气最旺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胡镪文)5月3日,四川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五一小长假,省内的景区大多处于舒适度的状态。其中,5月2日是游客较为集中的一天,在这一天,峨眉山、青都、乐山大佛三个景区的游客统计均超过3万人,而三圣乡和雅安则成为人气最旺的地方。

    这个统计数据与百度旅游预测相符,本报4月29日报道中,百度旅游预测数据显示,三圣乡、九寨沟、阆中古城、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在“五一”期间可能是省内比较拥挤的景区。其中三圣乡从当天开始到“五一”,拥挤指数都是4,这意味着三圣乡处于拥挤状态。

    “我们监控的省内重点景区,运营都很平稳,在统计上,我们对每个景区会有舒适度之分,今年五一小长假,大多数景区都处于舒适的状态。”省旅游局副局长赵波表示。如何理解舒适度?赵波解释:“比如说一个景区的接待量最多为4万人,那么1万人就是舒适度的水平,2万人则处于正常水平,如果到了最大容量的80%,四川旅游监管和安全联动指挥平台就会发出预警。”

    不爱挤景区,那么这个五一小长假四川人都去哪儿耍了?赵波表示,随着旅游产品的供给越来越丰富,种类也持续增加,农家乐、休闲游、度假游的增多,分流了不少省内游客。“现在的省内游客更强调休闲,喜欢喝喝茶,聊聊天,所以三圣乡和雅安成为了今年五一小长假人气最旺的地方。”

    拍客故事

    母子拍下40张照片

    曝光“霸道”车

    5月3日上午,市民甘女士一口气向华西传媒集群发来了40张照片,曝光侵占应急车道的车辆。

    5月1日上午,甘女士一家驾车从雅安回石棉。丈夫叶先生在前排开车,副驾驶坐着公公,甘女士和10岁的儿子坐在轿车后排。行至雅西高速雅安至荥经路段,道路发生了拥堵,不时有车辆从旁边的应急车道驶过。“侵占应急车道危害他人生命安全,把他们拍下来曝光。”爱看新闻的公公把报上的消息告诉了甘女士。

    甘女士立刻拿起手机,对着“霸道”的车辆一阵猛拍。“妈妈,我也要拍!曝光他们!”10岁的儿子见妈妈拍照,也端起了手里的相机。“你要把周围的环境拍下来做证据,交警叔叔才好认定。”甘女士一边拍照,一边指导儿子取景。一路上,母子二人共拍下了40张“霸道”车辆的清晰照片。

    “可能前面发生了事故,有辆交警车走在应急车道上,前面被一辆大货车堵着,根本走不通。看着急得很。”甘女士的丈夫叶先生说,几年前,他的好朋友刘先生曾经在高速路上发生了严重的追尾事故。“当时他是从自贡回宜宾,走的内宜高速,结果与一辆运面粉的货车追尾,另一辆货车又追了他(刘先生)的尾,车子完全被撞变形了。”叶先生说,事故发生后,坐在副驾驶的一名女教师当场死亡,朋友刘先生生命垂危。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应急车道没有被堵,救护车马上赶到,把他(刘先生)送到了医院抢救。”叶先生说,事发当晚,他也赶到了医院。“他受伤很严重,脾脏做了切除,腿骨骨折、肋骨断裂、失忆……真不敢想象,如果晚送医院一点,肯定就没命了。”叶先生说,经过半年多的住院治疗,刘先生才逐渐恢复。

    “让出应急车道,就是让出生命通道!侵占应急车道,就是侵占人家的抢救时间!”想到好友的遭遇,叶先生忍不住大声疾呼。

    目睹一起车祸 他从“占道”者变拍客

    成雅新津-成乐高速彭山-眉山,平日里1小时便能到达的路程,市民曾先生开了近3个小时。而在3小时的走走停停中,他拍下了157张“霸道”车辆的照片。

    5月1日上午,市民曾先生开车前往眉山办事。在成雅高速、成乐高速上,道路发生了拥堵。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他整整在拥堵路段耗了3个小时。

    “之前看过‘成都救护车司机拍视频举报18辆车侵占应急道’的新闻,应该曝光这些侵占应急车道的车。”曾先生说,一路上走走停停,只要一停下来,他便掏出手机拍下“霸道”车辆。

    “有些车子在应急车道上超车,有些就是为了图快。”曾先生注意到,在有电子眼监控的区域,车子一般不敢上应急车道,即使在应急车道上的车辆也提前下来。“但是一到没有电子眼的区域,大家就一辆接一辆地上应急车道。”曾先生说,他看到有辆货车上了应急车道,马上就有七八辆私家车“连成串”跟在后面。

    曾先生说,这些侵占应急车道的驾驶员让他想到了几年前的自己。“刚拿到驾照的那几年,很多交规也不懂。一到堵车,经常走应急车道,觉得方便,也没啥影响。”曾先生说,后来电子眼越来越多,他也逐渐在媒体上看到了一些相关新闻,自己侵占应急车道的行为也“有所收敛”,但是并未彻底改过来。让他彻底改变的是3年前的一场车祸。“当时是在绕城高速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司机伤得很重。医院救护车虽然来了,但是一直堵在路上进不去,太心焦了。”从那以后,曾先生再也没有侵占过应急车道。

    专家声音/

    有约束才能形成习惯

    5月3日下午,记者就“随手拍”侵占应急车道,对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知名律师施杰进行了采访。

    “对于这种‘人人都是电子眼’的全民监督行为,我高度看好!”施杰说,他希望这项监督活动能够进行到底。“第一,‘随手拍’的市民自身作为监督者,肯定会进行自我约束,自觉让出应急车道;第二,他们的‘随手拍’,可以对侵占应急车道的人产生震慑作用。”

    施杰说,一直以来,侵占应急车道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证据”、“没有查处”。他随即用“公交专用车车道”来对比解释。“不管路况多么堵,都没有私家车敢闯入二环公交车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有大量电子眼和交警在监督。”

    “但是高速公路‘战线’太长,交警全面布控不现实,导致占用应急车道很难被查到,很难被查处。而大量违规占用应急通道的驾驶人抓住了这个漏洞,侵占应急车道后没有法律后果,侥幸心理当然就会滋生。”施杰说,这就需要发动广大普通民众的力量,搜集各种证据,形成“人人都是电子眼”的监督合力;此外,交管部门也需要主动打通信息渠道,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的证据收集平台,并且对民众提供的证据进行及时的甄别和采用,提高民众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侵占应急车道,是现代社会人们缺少法律意识的表现。如果将法律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任何违法行为都得到相应的惩处,大家才会心存敬畏。”施杰说,有约束才能让人有压力,有压力才能逐渐形成习惯,才能体现出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元玲

【编辑:刘博】

>汽车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